2014, 43(9):2055-2059.
摘要:采用化學共沉積方法制備了5種不同化學成分的氫氧化鎳正極材料。用含有Co、Zn、Ca、Mg、Cu或者Mn元素的化合物與硫酸鎳混合,在一定的攪拌速率、溫度和pH值下使之相互發(fā)生反應。XRD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備材料的顯微結(jié)構為β-Ni(OH)2。SEM圖片顯示氫氧化鎳為球形顆粒,且顆粒表面略顯粗糙。電化學測試結(jié)果表明氫氧化鎳樣品B在不同的充放電倍率和溫度下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25和65 ℃下、充放電倍率分別為1和3 C時氫氧化鎳樣品B的放電容量均超過了285 mAh·g-1。實驗表明,通過化學共沉積其他元素可以制備性能優(yōu)異的氫氧化鎳正極材料,這將有益于改進鎳氫電池的性能
杜好陽 , 史冬云 , 侯來昌 , 楊 堅 , 楊詠梅 , 任振安
2014, 43(9):2064-2068.
摘要:研究了稀土元素釔對超臨界發(fā)電機組用9Cr-1Mo 焊縫組織和性能的影響。采用熔滴過渡的方式將氧化釔從焊條藥皮中添加到焊縫金屬中,通過力學性能、相變點測試、擴散氫含量測量等試驗確定了最佳綜合性能的釔含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稀土含量相對比(RRY) 為1.5實際焊接接頭和未含稀土元素的商用焊條進行了室溫拉伸、系列沖擊、高溫拉伸、硬度試驗。結(jié)果表明,含稀土元素組的性能均高于未含稀土元素的試樣,通過金相、SEM、XDR等分析,發(fā)現(xiàn)了第二相粒子是提高性能,特別是低溫沖擊性能的主要原因
鄭雪萍 , 馬秋花 , 傅 珍 , 馬 峰 , 劉勝林 , 馮 鑫 , 肖 果 , 鄭嬌嬌
2014, 43(9):2075-2078.
摘要:實驗分析了LaCl3 和 La2O3對LiAlH4-NH4Cl體系放氫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摻雜La2O3縮短了試樣的放氫起始時間,并且提高了試樣的放氫速率。然而,摻雜LaCl3明顯降低了試樣的放氫速率。進一步的研究顯示,隨著LaCl3 和 La2O3加入量的增加,除了摻雜3 mol% LaCl3的試樣,其它的試樣在180 min內(nèi)的放氫量顯示出了一個逐步降低的趨勢。此外,摻雜La2O3試樣的最大放氫量明顯高于摻雜LaCl3試樣。除此以外,SEM分析結(jié)果顯示,摻雜試樣與未摻雜試樣的微觀結(jié)構都是相似的,沒有顯示出明顯的不同
2014, 43(9):2079-2082.
摘要:對真空硅熱法制備Mg-Li合金進行實驗研究,采用X射線衍射儀對產(chǎn)物和殘渣進行物相分析,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產(chǎn)物的冷凝形貌。XRD分析表明,產(chǎn)物的主要成分為Mg,反應的主渣相為Ca2SiO4。SEM分析表明,產(chǎn)物微觀上相繼呈片狀、短棒狀和絮狀。同時研究了在未添加螢石時硅鐵添加量、還原溫度、成型壓力和保溫時間對Mg-Li合金制備的影響。在還原溫度1250 ℃、硅鐵添加量110%、成型壓力15 MPa和保溫時間150 min 的條件下,鎂鋰還原率分別為81.38%和99.58%
2014, 43(9):2089-2094.
摘要:采用底部真空無壓浸滲新工藝制備了β-SiCp/Al 復合材料。SiC預制體在1373 K高溫氧化及被熔融鋁浸滲時加入Si、Mg合金元素。通過金相顯微鏡及SEM表征了復合材料的表面和斷口形貌。結(jié)果表明,SiC顆粒在基體鋁中分布均勻,SiC預制體浸滲完全。XRD分析表明,復合材料中的主晶相為SiC和Al,存在Mg2Si,MgAl2O4 界面產(chǎn)物,沒有出現(xiàn)Al4C3脆性相。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研究表明,復合材料的磨損機制為磨粒磨損和黏著磨損;隨著SiC體積分數(shù)的增加,復合材料的磨損率下降,硬度上升
阿孜古麗·木爾賽力木 , 馬 婷 , 粟 智 , 尼加提·依里
2014, 43(9):2095-2099.
摘要:采用微波合成法制備了LiMnBO3及其碳包覆材料LiMnBO3/C??疾炝藷Y(jié)溫度和配料比對LiMnBO3結(jié)構的影響。利用XRD、SEM、HR-TEM對材料的結(jié)構和形貌進行了表征。通過恒電流充/放電性能及交流阻抗測試研究了材料的電化學性能。結(jié)果表明,實驗所得LiMnBO3具有六方晶體結(jié)構(即制得h-LiMnBO3)。750 ℃燒結(jié)溫度下,反應25 min,且nLi:nB:nMn=1:1:1時,材料結(jié)晶較為完善、晶粒細小、形貌規(guī)整。碳包覆后材料充/放電性能及電導率均有提高。LiMnBO3/C的初次放電比容量達到50.3 mAh/g
2014, 43(9):2104-2107.
摘要:對未置氫及置氫Ti-6Al-4V合金進行了TG/DSC試驗,研究了置氫鈦合金的除氫行為。結(jié)果表明,當溫度超過600 ℃時,置氫鈦合金的失重規(guī)律與未置氫鈦合金具有較大的差別。當加熱溫度在600~900 ℃之間時,置氫鈦合金的失重隨著氫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是由于置氫合金中的亞穩(wěn)相發(fā)生了分解。不考慮合金氧化的影響,置氫鈦合金的最大失重與合金中的氫含量一致。置氫鈦合金的最佳除氫溫度為750 ℃。對于不同氫含量的置氫鈦合金,其除氫工藝是相同的
2014, 43(9):2108-2111.
摘要:研究了W-Ni-Fe合金在2.45 GHz微波爐中瞬時液相燒結(jié)的致密化行為和力學性能。結(jié)果表明:微波輔助熱場下的93W-Ni-Fe合金顯示出優(yōu)異的力學性能和快速的致密化過程,其壓縮試樣在1500 ℃下燒結(jié) 5 min后,拉伸強度、延伸率、相對密度和硬度(HRC)分別是1200 MPa, 16.6%, 98.6% 和42.0;在微波輔助熱場下,試樣燒結(jié)可以減少80%的燒結(jié)時間;微波輔助熱場下的瞬時液相燒結(jié)有利于減少燒結(jié)時間,加快致密化過程,并且有利于鎢晶粒的細化,獲得組織均勻和綜合性能高的W-Ni-Fe合金
黨 利 , 楊 合 , 郭良剛 , 石 磊 , 鄭文達 , 張 君
2014, 43(9):2130-2135.
摘要:基于DEFORM-2D有限元平臺,以INCONEL625難變形合金大型厚壁擠壓管為研究對象,通過虛擬正交與回歸分析,研究了工藝參數(shù)坯料預熱溫度(P)、模具預熱溫度(M)、擠壓速度(V)、摩擦因子(F) 、擠壓比(λ)和模具幾何結(jié)構參數(shù)凹模半角(β)、凹模圓角(R1,R2)、工作帶長度(L)對該過程擠壓力峰值和??诠懿臏囟确逯档挠绊憽=Y(jié)果表明,P,F(xiàn),V,β,λ 5個參數(shù)對擠壓力峰值和模口管材溫度峰值的影響較為顯著;通過逐步回歸法建立了擠壓力峰值和??诠懿臏囟确逯蹬c上述5個主要參數(shù)之間的回歸數(shù)學模型,并通過該回歸數(shù)學模型以額定擠壓力200 MN和模具出口管材最高溫度1250 ℃為條件確定了5個主要參數(shù)的合理取值范圍:F=0.01~0.02;V=100~200 mm/s;P=1000~1250 ℃;β=35°~50°;λ=4.5~7;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多個影響顯著參數(shù)下的INCONEL625難變形合金大型厚壁管擠壓極限圖,并闡明了該擠壓極限圖的制作原理和應用。經(jīng)驗證,該擠壓極限圖是可行的
2014, 43(9):2136-2140.
摘要:采用連續(xù)鑄造和等徑角擠壓變形(ECAP)加工集成技術制備Cu-Ag合金,研究其力學性能和相應的拉伸斷口形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Cu-Ag合金的強度隨著ECAP加工道次和A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延伸率卻下降。連續(xù)鑄造和ECAP加工的合金與傳統(tǒng)澆鑄和ECAP加工的合金相比,縮頸前靜態(tài)韌性有所提高。同時發(fā)現(xiàn),只有連鑄的Cu-Ag合金在斷裂前表現(xiàn)出縮頸現(xiàn)象,而經(jīng)ECAP擠壓后試樣的斷裂變?yōu)榧羟心J?,隨著ECAP道次的增加出現(xiàn)不同的剪切斷裂角?;趯嶒灲Y(jié)果,討論了經(jīng)ECAP擠壓后連鑄Cu-Ag合金的拉伸斷裂機制
賈寶華 , 宋衛(wèi)東 , 湯慧萍 , 毛小南 , 寧建國
2014, 43(9):2157-2161.
摘要:采用GW-1200A型控制器配合高溫加熱爐在WDW-300電子萬能試驗機上通過等溫壓縮實驗研究了Ti600合金在溫度為25~800 ℃、應變速率為10-4和10-3 s-1條件下的熱變形行為,獲得了該合金在變形過程中的真應力-真應變曲線,建立了該合金的高溫本構關系。結(jié)果表明:Ti600合金在較高的溫度(600和800 ℃)下流變應力隨應變速率增大而增大,在較低溫度(25和300 ℃)時變化不太明顯。在一定的應變率條件下,隨著溫度升高流變應力降低。考慮到Ti600合金在不同溫度下的真應力-真應變曲線隨溫度變化的發(fā)展趨勢,建立了修正的井上勝郎高溫本構關系,與實驗結(jié)果對比驗證了模型是可靠的。通過掃描電鏡(SEM)觀察發(fā)現(xiàn),在室溫準靜態(tài)壓縮條件下Ti600合金的斷裂形式以脆性斷裂為主,同時在局部區(qū)域出現(xiàn)韌性斷裂特征
2014, 43(9):2172-2176.
摘要:采用高溫壓縮實驗研究了新型Al-Zn-Mg-Cu高強鋁合金在溫度300~450 ℃、應變速率0.001~10 s-1和壓縮變形程度30%~80%范圍內(nèi)的熱變形行為和組織演變。分析了該合金在實驗參數(shù)范圍內(nèi)變形的應力-應變曲線特征。動力學分析獲得該合金熱變形的應力指數(shù)和激活能分別為4.97和150.07 kJ/mol, 表明合金的熱變形主要受擴散所控制。金相組織觀察發(fā)現(xiàn),隨著變形溫度的升高或應變速率的降低,變形組織晶內(nèi)析出相逐漸溶入基體組織,晶內(nèi)組織逐漸趨于均勻;同時粗大的晶粒沿變形方向拉長,晶界難溶相的碎化和彌散化程度增大。TEM和EBSD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組織分析表明,該合金在高溫壓縮變形過程中組織演變主要是亞晶的形成和完善的過程,熱變形組織演變機理為動態(tài)回復和大應變幾何動態(tài)再結(jié)晶
周海飛 , 祝酈偉 , 錢洲亥 , 洪燦飛 , 杜 楠 , 陳建偉 , 周飛梅
2014, 43(9):2177-2181.
摘要:利用復合電沉積技術制備了Ni-金剛石復合鍍層,研究了溶液中微粒懸浮量對復合量的影響,并從兩步吸附、微粒傳輸及界面作用力等不同角度初步探討了金剛石微粒進入鍍層的共沉積過程。結(jié)果表明:在研究范圍內(nèi),隨溶液中金剛石微粒懸浮量的提高,鍍層中微粒復合量先升高而后緩慢降低。Ni-金剛石復合鍍層的形成與N. Guglielmi的兩步吸附模型及Yeh的微粒傳輸模型不完全吻合。分析認為,金剛石微粒與鎳金屬的共沉積分2個階段,第1階段,微粒依靠攪拌作用傳輸至電極表面,第2階段,微粒在高場強協(xié)助下通過界面作用力的作用逐漸被沉積金屬埋覆
閆世興 , 董世運 , 徐濱士 , 王玉江 , 任維彬 , 方金祥
2014, 43(9):2182-2186.
摘要:在HT250鑄鐵基體上采用Nd:YAG激光器制備了NiCuFeBSi合金熔覆層,研究了熔覆層、半熔化區(qū)、熱影響區(qū)部位的碳元素擴散分布形式。結(jié)果表明,在熔覆層內(nèi)部碳元素以細片石墨、固溶于NiCu固溶體內(nèi)的C原子以及以CO氣體形式存在;而在半熔化區(qū)碳元素則以與Fe形成的介穩(wěn)定相Fe3C和微晶石墨球形式存在;在基體熱影響區(qū),碳原子從石墨內(nèi)向周圍擴散,在極大冷速作用下,碳原子大量過飽和固溶于針狀馬氏體組織內(nèi),且隨著距結(jié)合界面距離的增加,馬氏體含量逐漸降低,基體石墨熔解程度減弱,呈完整細片狀
2014, 43(9):2192-2196.
摘要:采用XRD織構測試儀在角度為0°~90°時測量W80Cu20合金及經(jīng)多道次熱軋后的不完整極圖,應用三維取向分布函數(shù)(ODF)研究W-Cu合金熱軋板材中織構的演變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熱軋前,W80Cu20合金的取向密度值接近1,織構強度很弱,取向不明顯,認為沒有織構出現(xiàn);W80Cu20合金軋制變形后,織構強度增加,表現(xiàn)出明顯的軋制織構特征,擇優(yōu)取向明顯,織構的取向密度值較大,形成穩(wěn)定的織構組分:Brass型織構取向{110}<112>、Copper型織構取向{211}<111>和旋轉(zhuǎn)立方織構取向{200}<011>
王玉偉 , 劉 平 , 李 偉 , 劉新寬 , 馬鳳倉 , 陳小紅 , 何代華
2014, 43(9):2203-2208.
摘要:研究了襯底溫度、濺射氣壓對磁控濺射沉積ZnO緩沖層薄膜的微觀結(jié)構、表面形貌和光學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襯底溫度、濺射氣壓對ZnO緩沖層薄膜表面形貌、晶粒尺寸、禁帶寬度和光學透過率等有較大影響。綜合分析得出最佳的制備ZnO緩沖層薄膜的工藝為250 ℃、0.6 Pa。在此工藝下制備的ZnO緩沖層薄膜具有很好的ZnO(002)面c軸擇優(yōu)取向,結(jié)構致密、尺寸均勻,禁帶寬度為3.24 eV,可見光平均透過率為86.93%,符合作CIGS太陽能電池緩沖層的要求
成 君 , 古亞軍 , 孔德成 , 向 勝 , 王 鵬 , 張海軍 , 張少偉
2014, 43(9):2209-2214.
摘要:采用化學共還原法制備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穩(wěn)定的Pt/Co雙金屬納米溶膠,利用UV-Vis、TEM等對所合成的Pt/Co雙金屬納米溶膠進行了表征,并系統(tǒng)研究了PVP用量,還原劑用量,雙金屬比例對該溶膠型納米雙金屬催化劑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所制備的Pt/Co雙金屬納米溶膠的平均粒徑在2~3 nm之間,大部分雙金屬納米溶膠催化劑催化NaBH4制氫的活性都優(yōu)于單金屬Pt和Co納米溶膠,Pt10Co90雙金屬納米溶膠的催化活性最高,其催化NaBH4制取氫氣的活性可以達到8800 mol-H2·mol-催化劑-1·h-1,該雙金屬納米溶膠催化NaBH4水解反應的活化能為61.8 kJ/mol。所制備的Pt/Co雙金屬納米溶膠催化劑具有很好的穩(wěn)定性,即使在4次催化試驗后該催化劑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催化活性
李建輝 , 毛 磊 , 張福成 , 王 琦 , 國 棟 , 馬 靜 , 李 強
2014, 43(9):2227-2231.
摘要:利用非自耗電弧爐熔煉了Al含量為6.0%,7.0%,8.0%(質(zhì)量分數(shù))的鋯鋁二元合金,通過退火過程中的包析反應得到了不同相組成的Zr3Al基合金,借助光學顯微鏡、XRD分析研究了合金的金相組織和相組成,進行了顯微硬度測定和拉伸試驗。結(jié)果表明:鑄態(tài)的鋯鋁合金顯微硬度隨著鋁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退火可得到組織均勻的Zr3Al基合金,其顯微硬度和抗拉強度主要與相組成和基體晶粒大小有關,而與第二相的形態(tài)無關;合金的顯微硬度、抗拉強度隨著Zr3Al相的增多而增大,延伸率隨著Zr3Al相的增多而減小;合金的顯微硬度、抗拉強度和延伸率隨著Zr3Al晶粒的細化而不同程度地增大
2014, 43(9):2232-2236.
摘要:利用萬能材料試驗機、金相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和電子探針等儀器,研究了銅/鋁/銅冷軋三層復合薄帶的熱處理工藝對薄帶的界面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隨退火溫度升高或保溫時間的延長, 復合帶強度降低, 塑性增強;退火后復合帶界面寬度為1.5~6.5 μm, 410 ℃/10 min退火時復合帶有最佳的力學性能; 界面共有3層結(jié)構, 有5種脆性化合物相生成, 分別是Cu9Al4、Cu4Al3、Cu3Al2、CuAl、CuAl2等, 其尺寸數(shù)量級為10-4~10-8mm2; 在形態(tài)上, Cu9Al4、Cu4Al3、Cu3Al2呈多邊形塊狀, 內(nèi)有許多平行板條,CuAl2相呈橢圓狀, CuAl呈彌散顆粒狀
張遙遙 , 王 丹 , 汪元元 , 張春明 , 何丹農(nóng) , 夏永姚
2014, 43(9):2237-2241.
摘要:采用改進的高溫固相法合成Zr4+摻雜的Li4Ti5O12,研究了原位包覆技術、高能球磨和金屬元素摻雜對其晶型、相結(jié)構、顆粒形貌以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改進后的高溫固相法能有效阻止顆粒團聚、提升顆粒的均勻分散度;Zr4+摻雜能降低電極極化、提升鋰離子擴散系數(shù),從而改善電化學性能。所得Li4Ti4.95Zr0.05O12在0.5 C倍率下首次放電比容量達176 mAh·g-1,在40 C高倍率下仍達52 mAh·g-1。另探討了不同離子半徑的Zr4+和Ce4+對摻雜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較小離子半徑的元素摻雜效果較好
王 軒 , 董國波 , 張 敏 , 高方圓 , 朱敦智 , 刁訓剛
2014, 43(9):2242-2246.
摘要:利用非平衡磁控濺射技術,在室溫條件下制備了一系列不同N2流量的Ti-N薄膜,研究了N2流量對薄膜微觀形貌和光學性能的影響。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設計并制備了四層結(jié)構的Ti-N太陽能選擇性吸收薄膜,通過軟件對薄膜進行了優(yōu)化設計并進行了實驗驗證。結(jié)果表明, 隨著N2流量的增加, 薄膜的微觀形貌發(fā)生變化,逐漸出現(xiàn)氣泡狀沉積物及氣泡破裂狀形貌,直至變?yōu)闊o定型態(tài)。通過紫外-可見-近紅外光譜分析可知,選用合適的工藝可有效提高太陽能吸收薄膜光學性能,利用軟件對薄膜進行優(yōu)化設計可使薄膜光學性能獲得進一步改進,經(jīng)過優(yōu)化的薄膜吸收率達0.9048,可用作太陽能光譜選擇性吸收薄膜
2014, 43(9):2247-2251.
摘要:在熔煉時以單質(zhì)形式加入Sb元素,研究了不同含量的Sb對Mg-5Sn-2Al-1.5Zn-0.8Si合金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Sb能與Mg基體結(jié)合生成Mg3Sb2相。加入0.9%(質(zhì)量分數(shù))的Sb對Mg2Si相的漢字狀結(jié)構具有強烈變質(zhì)作用,Mg2Si中的Si能與Sn發(fā)生取代作用,生成Mg2(Si,Sn)復合相,該相的物理性能介于Mg2Si與Mg2Sn之間。隨著Sb含量的增加,鑄態(tài)合金和擠壓態(tài)合金的延伸率逐漸減小,而抗拉強度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擠壓態(tài)合金的強度和塑性明顯優(yōu)于鑄態(tài)合金,并且Sb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Mg-5Sn-2Al-1.5Zn-0.8Si合金的耐熱性能
2014, 43(9):2252-2256.
摘要:通過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實驗,對擠壓IN690高溫合金管材的織構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表明,孿晶與母體晶粒有著<111>/60o的取向差關系,從而導致IN690合金擠壓變形后存在較多的60°的大角晶界。IN690合金的晶界以相干孿晶晶界(Σ3)重位點陣為主體。通過比較不同擠壓參數(shù)對IN690合金管材Σ3晶界比例和織構的影響,發(fā)現(xiàn)當擠壓溫度在1200 ℃和擠壓比λ=5時,擠壓管材的抗腐蝕能力和塑性較好
2014, 43(9):2257-2261.
摘要:建立了轉(zhuǎn)子屏蔽套真空熱脹形過程的二維軸對稱有限元模型。借助非線性有限元軟件MSC.Marc的二次開發(fā)功能,將Hastelloy C-276合金的蠕變本構模型與真空熱脹形過程的有限元模型相結(jié)合,模擬了轉(zhuǎn)子屏蔽套的真空熱脹形過程。計算了真空熱脹形過程中轉(zhuǎn)子屏蔽套和模具內(nèi)部的瞬時溫度場和徑向位移場,預測了轉(zhuǎn)子屏蔽套的脹形量。研究了模具厚度、保溫時間和保溫溫度等工藝參數(shù)對轉(zhuǎn)子屏蔽套真空熱脹形脹形量的影響。開展了真空熱脹形工藝實驗,模擬結(jié)果與實驗結(jié)果吻合較好
王 志 , 邵慧萍 , 葉 青 , 林 濤 , 郭志猛 , 何新波 , 趙 勇 , 林均品
2014, 43(9):2262-2266.
摘要:將凝膠注模成形技術應用于制備鈦鋁合金中,分別以氫化鈦粉和鋁粉、鈦粉和鋁粉為原料,經(jīng)過低溫燒結(jié)制成TiAl合金粉,經(jīng)凝膠注模成形后通過脫膠和高溫無壓燒結(jié)制備了TiAl合金制件。結(jié)果表明:鈦、鋁粉在500 ℃保溫2 h,再在600 ℃保溫3 h得到TiAl合金粉,氫化鈦、鋁粉在750 ℃保溫3 h得到TiAl合金粉;燒結(jié)工藝分別為1450 ℃保溫2 h和1400 ℃保溫2 h,可以得到致密度不同的制件,它們的致密度分別為91%和96.75%
2014, 43(9):2267-2271.
摘要:為提高鈦合金抗海洋生物附著性能,采用激光刻蝕技術在Ti6Al4V合金表面構建不同間距的微米級點陣結(jié)構,利用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構建微/納雙層結(jié)構,制備超疏水Ti6Al4V合金表面。用光學顯微鏡和掃描電鏡表征其形貌;用接觸角測量儀測量試樣的表面接觸角;用淺海掛板的方法測試試樣的抗海洋生物附著污損性能。結(jié)果表明,具有單一微結(jié)構的Ti6Al4V合金表面為疏水表面。隨著點陣間距的減小,接觸角增大。當間距為50 μm時,接觸角可達131.8o,但試樣的表面滾動角較大,將試樣豎直甚至翻轉(zhuǎn),水滴都不滾落;具有微/納雙層結(jié)構的Ti6Al4V合金表面為超疏水表面,且隨著點陣間距的減小接觸角增大,滾動角減小。當間距為50 μm時,接觸角達163.8o,滾動角僅為1.89o。具有微/納雙層結(jié)構的超疏水Ti6Al4V合金表面抗海洋生物附著污損性能顯著優(yōu)于拋光Ti6Al4V合金表面及具有單一微結(jié)構的Ti6Al4V合金表面
2014, 43(9):2277-2280.
摘要:研究了半固態(tài)等溫處理溫度和時間對擠壓AZ91鎂合金微觀組織演變的影響。擠壓AZ91鎂合金的微觀組織為流線帶狀組織,由分布于其間的細小再結(jié)晶α-Mg等軸晶組成。在半固態(tài)溫度區(qū)間進行等溫處理時,合金內(nèi)的低熔點相及溶質(zhì)元素富集區(qū)優(yōu)先開始熔化,然后沿著晶界滲透,形成液相包圍固相晶粒的半固態(tài)組織。隨著等溫溫度的升高,固相晶粒熔化分離的速度加快。在等溫溫度為560 ℃時,隨著等溫時間的延長,液相不斷增加,固相晶粒分離并不斷趨于圓整。等溫處理20 min后,合金達到了固/液平衡狀態(tài),Ostwald熟化機制開始明顯,晶粒長大成為主要機制。擠壓AZ91鎂合金較佳的等溫處理工藝為等溫溫度560 ℃,等溫時間20~30 min
2014, 43(9):2281-2284.
摘要:利用噴射成形技術制備了Mg12Al1.5Zn6.5Ca1Nd鎂合金,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測試手段,研究了擠壓態(tài)實驗合金的微觀組織及力學性能。結(jié)果表明: 擠壓態(tài)實驗合金組織主要由α-Mg和Al2Ca組成,合金組織為等軸晶,晶粒大小約為2 μm, 第二相Al2Ca顆粒主要彌散分布在晶界處,顆粒平均尺寸小于1 μm; 基體內(nèi)存在位錯網(wǎng)及位錯塞積,Al2Ca相中存在孿晶結(jié)構;合金抗拉強度(σb)、屈服強度(σ0.2)、延伸率(δ)分別為470 MPa、350 MPa、4.7%,主要強化方式為細晶強化、彌散強化、固溶強化;斷口存在微孔聚合形成的孔洞,孔洞底部的雜質(zhì)相或孔洞周圍硬脆相與基體之間易萌生微裂紋,合金斷裂機制為微孔聚合型沿晶斷裂
夏進陽 , 付繼江 , 彭 祥 , 向 宇 , 彭長健 , 王海蓉 , 張旭明
2014, 43(9):2285-2288.
摘要:利用陽極氧化法在鈦金屬基體表面制備高度有序的TiO2納米管陣列薄膜(TNA),將其浸泡在AgNO3溶液中,通過紫外光照射,得到Ag納米顆粒負載在TNA表面的復合結(jié)構(Ag-TNA)。采用SEM、EDS、XRD、XPS、UV-Vis光譜等手段對Ag-TNA復合結(jié)構進行分析,研究了Ag-TNA復合納米結(jié)構的光催化性能、光電化學性能及抗菌性能。結(jié)果表明,相對于TNA,Ag-TNA復合結(jié)構表現(xiàn)出更為優(yōu)良的光電化學活性,同時又具有優(yōu)良的廣譜抗菌性能
常龍嬌 , 羅紹華 , 王志遠 , 劉延國 , 翟玉春 , 鄭見杰
2014, 43(9):2297-2304.
摘要:高電壓正極材料LiMnPO4具有無毒、電壓高、比容量高、循環(huán)性能和安全性能好等優(yōu)點成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究熱點之一,但是較低的電子導電率、本征電導率及較差的倍率性能限制了該材料的實際應用。近幾年來,通過增強顆粒間電子導電性、提高顆粒內(nèi)部的本征電導率和減小顆粒尺寸等,顯著提升了LiMnPO4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本文介紹了LiMnPO4材料的結(jié)構和特點以及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合成和改性方法,包括高溫固相法、溶膠-凝膠法、水熱法、噴霧干燥法、表面包覆、摻雜和制備納米尺寸材料等。揭示了目前LiMnPO4的研究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并對今后的發(fā)展前景以及研究的重要方向進行了評述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yún)^(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lián)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