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健 , 李德富 , 郭青苗 , 郭勝利 , 許小靜 , 胡 捷
2012, 41(8):1317-1322.
摘要:采用Gleeble-3500熱模擬試驗機進行高溫等溫壓縮實驗,研究了變形條件對GH690合金高溫變形動態(tài)再結晶的影響。結果表明:GH690合金動態(tài)再結晶過程是一個受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控制的過程,在應變速率為0.001~1 s-1的實驗條件下,GH690合金獲得完全動態(tài)再結晶組織所需的溫度隨變形速率的增大而升高;動態(tài)再結晶晶粒尺寸隨變形溫度升高而增大。采用力學方法直接從流變曲線確定了GH690合金發(fā)生動態(tài)再結晶的臨界應變量,并回歸出臨界應變量與Z參數(shù)的關系式:εc =1.135×10-3Z0.14233。GH690合金的主要動態(tài)再結晶機制是原始晶界凸起形核的不連續(xù)動態(tài)再結晶機制 (DDRX),而新晶粒通過亞晶逐漸轉動而形成的連續(xù)動態(tài)再結晶機制(CDRX) 則起輔助作用
2012, 41(8):1323-1326.
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贗勢方法計算研究了在LiFePO4的Li位、Fe位和Fe/Li位共摻雜金屬原子對材料的電性能和局部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關系。結果表明:Li位摻雜(Li0.75Na0.25)FePO4 比Fe位摻雜Li(Fe0.75Mn0.25)PO4表現(xiàn)出更好的電子電導性,而局部結構穩(wěn)定性剛好相反。但是Fe/Li位共摻雜對電子電導性和局部結構穩(wěn)定性具有雙重優(yōu)化作用,這可能是由Na-2p電子與Li-s電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同時,根據(jù)計算差分電荷密度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共摻雜后會有大量其他原子電荷向Li原子周圍偏移,從而改善材料的電子電導性能
2012, 41(8):1327-1330.
摘要:采用溶膠凝膠及后退火工藝制備云母基底的二氧化釩薄膜,采用XRD、SEM、FTIR及色差研究薄膜的性能。FTIR結果表明:在金屬-半導體相變過程中,薄膜在紅外光區(qū)的透過率變化為77%;變色性能顯示相變時薄膜從低溫的黃褐色變?yōu)楦邷攸S綠色,色差?E*隨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與光學開關性能類似,色差?E*在相變過程中的最大值為11.31
劉建華 , 吳國龍 , 李松梅 , 于 美 , 易俊蘭 , 吳 量
2012, 41(8):1331-1335.
摘要:采用兩種不含氫氟酸或氟化物的溶液 (ⅰ過氧化氫和硫酸,ⅱ過氧化氫和氫氧化鈉) 對比研究鈦合金陽極氧化膜的退除行為。采用掃描電鏡和拉曼光譜分析氧化膜退除前后的形貌和結構,采用原子力顯微鏡表征樣品表面三維形貌和粗糙度。結果表明:氧化膜均能被這兩種溶液退除,但溶液ⅰ退除后表面會有殘余氧化物。兩種退膜方法均明顯受鈦合金基體微觀結構的影響,條狀α 相和β相較易受溶液ⅰ影響,而等軸α 相更易被溶液ⅱ溶解。溶液ⅱ退除后的表面明顯比溶液ⅰ退除后的表面平整。相對于ⅰ,溶液ⅱ更環(huán)保,效果更好
艾 誠 , 劉 剛 , 劉 林 , 宮聲凱 , 張 軍 , 傅恒志
2012, 41(8):1336-1340.
摘要:采用雙區(qū)加熱和液態(tài)金屬冷卻相結合的定向凝固方法,制備出4種Re和Ru含量不同的平界面態(tài)鎳基單晶高溫合金,精確測定了近平衡凝固時合金中各元素的平衡分配系數(shù)和合金的凝固特征溫度。結果表明:Re的添加將顯著降低重偏析元素Re、W和Ta的偏析程度,使液相線溫度先降低后升高,而固相線溫度始終降低;Ru的添加對偏析的影響較小,并略微降低合金的液相線和固相線溫度。同時,根據(jù)平衡分配系數(shù)和凝固特征溫度可預測非平衡凝固態(tài)單晶合金的元素偏析和凝固缺陷形成傾向
2012, 41(8):1341-1345.
摘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論(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中的線性綴加平面波結合增強局域軌道(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and the improved local orbital,APW+lo) 的方法研究了新型鐵基超導體LaOFeAs, SrFe2As2, CaFe2As2, LiFeAs, NaFeAs和FeSe的晶體結構、磁性以及電子結構。計算結果表明,鐵基超導體的超導電性與該類材料的晶體幾何構造以及母體的磁性有密切的關聯(lián);超導轉變臨界溫度Tc可以隨著FeAs4四面體的畸變程度的減小以及[FeAs]層間距L的增大而提高。進一步對電子結構的研究發(fā)現(xiàn), 鐵基超導體的磁性主要來自Fe原子的磁矩,pd雜化態(tài)決定體系的物理性質,且成為鐵基超導體的共有特征
2012, 41(8):1346-1350.
摘要:基于Trainrp算法建立鋯基合金HANA-4(Zr-1.5Nb-0.4Sn-0.2Fe-0.1Cr)和HANA-6(Zr-1.1Nb-0.05Cu)退火參數(shù)與硬度的BP神經網(wǎng)絡預測模型。模型輸入單元為合金成分、退火溫度和退火時間,輸出單元為硬度。神經網(wǎng)絡為3-7-1結構,動量因子和學習速率均為0.6。以實驗結果驗證網(wǎng)絡的可靠性。預測結果表明,相對誤差為7%,相對擬合率R值為0.98534。該模型可為鋯基合金退火參數(shù)的制定提供參考。網(wǎng)絡敏感性分析表明:退火溫度和退火時間對網(wǎng)絡的精度影響很大,而合金成分則影響很小
2012, 41(8):1357-1361.
摘要:利用Gleeble-1500D熱模擬試驗機,在溫度650~950 ℃、應變速率0.01~5 s-1、總應變量0.7的條件下,對W-75%Cu復合材料高溫塑性變形行為及其熱加工圖進行研究和分析。結果表明:W-75%Cu復合材料高溫流動應力-應變曲線主要以動態(tài)再結晶為特征,峰值應力隨變形溫度的降低或應變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在真應力-應變曲線基礎上,建立的W-75%Cu復合材料高溫變形本構模型較好地表征了其高溫流變特性;同時,利用W-75%Cu復合材料DMM加工圖分析其變形機制和失穩(wěn)機制,可確定其熱加工工藝參數(shù)應優(yōu)先選擇變形溫度800~950 ℃、應變速率0.01~0.1 s-1
2012, 41(8):1362-1366.
摘要:研究了[001]取向的冷卻葉片模擬試樣的拉伸性能與斷口。分別從溫度、薄壁厚度以及氣膜孔3個方面分析對其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薄壁圓管試樣在過峰值溫度后,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隨溫度上升而降低,延伸率與截面收縮率則不斷遞增;2 mm比1.5 mm薄壁試樣的抗拉強度、屈服強度、延伸率及截面收縮率都要大;帶氣膜孔試樣存在應力應變集中,導致其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延伸率與截面收縮率都要比不帶氣膜孔試樣的低。對試樣斷口進行SEM分析,結果表明在中溫和高溫條件下,斷口呈現(xiàn)不同的斷裂特點,850 ℃的試樣斷面由光滑斜平面組成,而980 ℃的斷口則以韌窩斷裂為主
2012, 41(8):1367-1370.
摘要:研究了不對稱亞砜BSO從鹽酸介質中萃取鈀的性能和機理,結果表明:待萃液Pd(Ⅱ) 濃度為1.0 g·L-1,HCl濃度為0.1 mol·L-1,用0.3 mol·L-1 BSO-煤油按相比1:1混合萃取Pd(Ⅱ),經過5 min的萃取振蕩時間,萃取率可達99.8%。通過斜率法和紅外光譜分析表明,在低酸度([H+]≤0.3 mol·L-1) 下,亞砜主要以中性溶劑絡合萃取機理萃取鈀,萃合物組成為[PdCl2·2BSO](0);在高酸度(1.0≤[H+]≤4.0 mol·L-1)下,亞砜以離子締合萃取機理萃取鈀,萃合物組成可能為[H+·hH2O·(BSO)2]2·[PdCl42-](0)
華 偉 , 向衛(wèi)東 , 董永軍 , 梁曉娟 , 楊 帆 , 金懷東 , 梁 續(xù) , 呂春燕
2012, 41(8):1371-1375.
摘要:開展了白光LED用新型YAG單晶熒光材料的制備和光譜性能研究,采用提拉法生長Eu,Ce:YAG及Gd,Ce:YAG晶體,并通過吸收光譜,激發(fā)、發(fā)射光譜及電光性能等對晶體材料的光譜特性進行表征。結果表明,Eu或Gd共摻雜的Ce:YAG單晶熒光材料均可以被波長460 nm左右的藍光芯片有效激發(fā),產生一個范圍為480~650 nm的寬峰發(fā)射。Eu3+或Gd3+共摻雜會對Ce3+離子的發(fā)光產生影響:Eu3+離子的摻雜,會對Ce3+離子的發(fā)光產生淬滅效應;而Gd3+離子取代基質Y3+離子可以使Ce3+離子的發(fā)射峰發(fā)生紅移
2012, 41(8):1376-1380.
摘要:基于微觀相場模型模擬Ni-Al-V合金沉淀過程,研究合金中有序無序界面和異相間有序疇界的成分及其演化。研究表明,合金元素的偏聚和貧化與界面類型有關。在DO22相與無序相間的有序無序界面處,Ni和Al偏聚,V貧化;在L12相與無序相間的有序無序界面處,Ni和Al貧化,V偏聚;在異相間有序疇界處,V在界面的DO22相一側貧化,在界面的L12相一側偏聚;Al則在界面的DO22相一側偏聚,在界面的L12相一側貧化。Ni的成分分布與界面的形成方式有關。隨著時間的進行,界面處合金元素的成分分布變得更加明銳,但合金元素的偏聚和貧化傾向不變
2012, 41(8):1385-1389.
摘要:采用等離子燒結法 (SPS) 制備不同含量(1%~4%,質量分數(shù))納米SiO2增強NiTi基復合材料,研究SiO2添加對NiTi-SiO2復合材料的顯微組織、相變點、力學性能及斷裂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所制備的NiTi-SiO2復合材料其顯微組織主要由B2-NiTi相、B19'-NiTi相、Ni3Ti相、Ti2Ni相以及SiO2相組成,SiO2顆粒均勻彌散地分布在NiTi基體中。隨SiO2加入量的增加,合金的相變特征溫度,Mf、As和Af 下降,但SiO2的添加量對Ms溫度影響不大。SiO2顆粒對NiTi合金的強化效果明顯,隨顆粒加入量增加,其斷裂方式由韌性斷裂轉變?yōu)榇嘈詳嗔?。?%變形范圍內,添加SiO2顆粒的復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回復率,表現(xiàn)出更好的超彈性
2012, 41(8):1390-1394.
摘要:利用銅模鑄造法制備 (La0.6Ce0.4)65Al10Cu25塊體非晶合金,通過X射線衍射和差示掃描量熱法對該非晶合金的熱穩(wěn)定性和晶化行為進行研究。利用J-M-A方程對其等溫晶化動力學進行分析,該合金平均Avrami指數(shù)在2.39~3.38之間。區(qū)域Avrami指數(shù)n(x) 分析表明,晶化初期n(x) 趨于3;晶化中期階段,n(x) 由2.5變化到3.5,在此過程中,當2.5
許劍軼 , 閻汝煦 , 羅永春 , 陳江平 , 王瑞芬 , 張 胤
2012, 41(8):1395-1399.
摘要:采用感應熔煉方法制備La0.75Mg0.25Ni3.5-xMnx (x=0,0.05,0.1,0.15,0.2)四元貯氫合金,系統(tǒng)地研究合金B(yǎng)側Mn對Ni部分替代對合金相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XRD分析表明,La0.75Mg0.25Ni3.5-xMnx由 La2Ni7相 (包括Gd2Co7型高溫相和Ce2Ni7型低溫相) 組成。此外,Mn的加入,使該類合金中出現(xiàn)LaNi5相,但是在含Mn量較高 (x=0.15,0.2) 的合金中LaNi5相消失。電化學測試表明,隨Mn含量的增加,合金電極活化次數(shù)變化不大,合金電極的最大放電容量減小,高倍率放電性能、交換電流密度變差,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極限電流密度均得到明顯的改善
2012, 41(8):1400-1404.
摘要:針對Ti-6Al-4V合金板材超塑成形能耗高、效率低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脈沖電流輔助超塑成形工藝。該工藝將成形坯料直接串聯(lián)到脈沖電流回路,利用脈沖電流迅速將坯料加熱至超塑成形溫度。通過脈沖電流加熱實驗,分析了平均脈沖電流密度對坯料溫度及升溫速率的影響。結果表明,采用該加熱方式可將坯料加熱時間從數(shù)十分鐘縮短至幾十秒,能量消耗降至傳統(tǒng)工藝的20%左右,極大地提高了加熱效率、降低了能耗,實現(xiàn)了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綠色超塑成形技術。利用該工藝成形了Ti-6Al-4V合金雙半球結構,并分析了在脈沖電流輔助工藝條件下細晶態(tài)Ti-6Al-4V合金的超塑變形機制
吳曉誠 , 王新華 , 李壽權 , 葛紅衛(wèi) , 陳立新 , 嚴 密 , 陳長聘
2012, 41(8):1405-1408.
摘要:采用機械球磨法制備LiBH4/Li3AlH6 復合體系,通過TG/DSC/MS、XRD等方法對其儲氫性能及機理進行研究,并對其放氫反應激活能進行計算。結果表明,LiBH4-Li3AlH6復合體系從室溫加熱到500 ℃條件下發(fā)生3步放氫反應:首先,Li3AlH6分解生成Al并放出氫;然后部分生成的Al與LiBH4發(fā)生反應放出氫氣;最后,剩余的Al與LiH反應放出氫氣。復合體系總的放氫量達到8.5% (質量分數(shù), 下同),完全放氫后的復合物在8 MPa和400 ℃條件下最大吸氫量達到4.9%。并對LiBH4-Li3AlH6復合體系放氫過程機理進行了分析
2012, 41(8):1409-1412.
摘要:用分子動力學 (MD) 模擬方法研究在軸向壓縮下,冷卻速率、應變率、環(huán)境溫度、裂縫對Cu64Zr36二元非晶合金力學性能的影響。在模擬中,采用EAM勢函數(shù)表述原子間的相互作用。計算結果表明:非晶的彈性模量和抗壓強度都比晶體試樣大一倍多,而當應變≥15%時兩種試樣的流動應力幾乎相等;冷卻速率緩慢得到的非晶試樣由于原子發(fā)生重組變疏松,產生剪切帶,而冷卻速率較快得到的試樣則沒有發(fā)生重組;試樣的彈性模量、抗壓強度和流動應力對應變率變化很不敏感;隨著環(huán)境溫度的升高,流動應力、抗壓強度和彈性模量降低;有初始裂紋的試樣剪切帶集中,從裂紋尖端開始,與加載方向呈45o方向擴展
李春廣 , 孫霞光 , 鄧勝濤 , 管軍強 , 肖成舉 , 萬曉波 , 朱思華 , 李建峰 , 杜社軍 , 王天成 , 張豐收 , 劉向宏 , 馮 勇
2012, 41(8):1413-1416.
摘要:采用Rod Restack Process (RRP) 研制了單根線長大于1500 m的高場磁體用Nb3Sn股線,股線選用Nb作為擴散阻隔層,分布于各亞組元周圍。在熱處理時Nb阻隔層不但可以阻止Sn向穩(wěn)定體Cu區(qū)的擴散,防止穩(wěn)定體的Sn擴散污染,確保股線具有較高的剩余電阻率 (RRR),同時,靠近Sn源內側的Nb參與固態(tài)擴散反應生成A15相Nb3Sn,貢獻臨界電流。在股線的制備過程中,采用Nb-47%Ti (質量分數(shù)) 芯代替部分Nb芯的方式添加元素Ti,達到了Ti元素添加目的,該方法因為使用了已經商業(yè)化的Nb-47%Ti而有效控制了制作成本。對該股線進行熱處理以及超導性能測試研究表明:640 ℃, 60 h 熱處理條件下,股線在12 T,4.2 K, 0.1 μV/cm下的Ic為514 A,股線的RRR為148,具有良好的絕熱穩(wěn)定性;在650 ℃, 100 h下股線的Ic為599 A,RRR=3.77。股線擴散阻隔層以及添Ti方式的成功選擇,為獲得長線打下了基礎,為股線性能的初步研究及后續(xù)的實驗提供了直接參考
2012, 41(8):1417-1420.
摘要:實驗研究了納米晶氫化態(tài)鎂及AZ31鎂合金粉末的脫氫過程,獲得了不同溫度下的脫氫動力學數(shù)據(jù)。通過運用Johnson-Mehl-Avrami (JMA)方程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處理,對兩種材料的固態(tài)熱分解脫氫反應動力學進行了理論分析,確定了反應級數(shù),獲得了動力學方程表達式,求出了相應的動力學參數(shù)及反應活化能。在此基礎上,闡明了納米晶氫化態(tài)鎂及AZ31鎂合金脫氫動力學差異的原因
2012, 41(8):1421-1425.
摘要:將稀土相CeSn3、LaSn3、(La0.4Ce0.6)Sn3及ErSn3暴露于空氣中,研究在時效處理過程中其表面Sn晶須的生長規(guī)律。結果表明:室溫時效過程中,在稀土相的表面均出現(xiàn)了Sn晶須的生長現(xiàn)象,且稀土相LaSn3的表面傾向于形成包狀和扭結狀的Sn晶須,稀土相CeSn3和 (La0.4Ce0.6)Sn3的表面傾向于形成針狀和扭結狀的Sn晶須,而稀土相ErSn3的表面傾向于形成大尺寸的桿狀和棒狀Sn晶須。150 ℃時效過程中,稀土相CeSn3、LaSn3和 (La0.4Ce0.6)Sn3的表面沒有出現(xiàn)Sn晶須的生長現(xiàn)象,而稀土相ErSn3的表面出現(xiàn)了大量的小尺寸線狀Sn晶須。綜上所述,稀土相的氧化傾向決定了其表面Sn晶須的生長規(guī)律
2012, 41(8):1426-1430.
摘要:深入分析了各變形工藝參數(shù)對TB8合金固溶處理顯微組織的影響規(guī)律,建立了固溶組織再結晶體積分數(shù)、平均晶粒尺寸與變形工藝參數(shù)間的神經網(wǎng)絡預測模型。結果表明,冷卻和熱處理制度相同的條件下,變形溫度、變形程度和應變速率等變形工藝參數(shù)對TB8鈦合金形變且固溶處理后的顯微組織有重要的影響,若想獲得晶粒較為細小且均勻的組織,需要在合適的應變速率下適當提高變形程度和降低變形溫度;人工神經網(wǎng)絡的預測結果與實測結果的高度擬合,表明人工神經網(wǎng)絡模型可以較為精確地預測TB8合金的顯微組織隨變形工藝參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以上研究工作為TB8合金熱加工工藝的制定提供了更為科學的理論依據(jù)
張?zhí)O蘋 , 沈衛(wèi)平 , 周亞南 , 馬明亮 , 張慶玲 , 王青云
2012, 41(8):1431-1434.
摘要:通過放電等離子體燒結 (SPS) 方法在1700 ℃下制備納米碳化鉭 (TaC) 彌散強化鎢塊,研究鎢粉原始粉末粒度大小和添加碳化鉭的量對燒結鎢塊微觀組織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粒度鎢粉 (30 nm、200 nm和3 μm) 制備的鎢塊,燒結后的粒徑隨原始粉末粒度的增大而增大,3 μm鎢粉燒結后的晶粒平均直徑為22.19 μm;同一種粒度鎢粉 (如200 nm)中分別添加質量分數(shù)為0%,1%,2%和4%的碳化鉭,燒結后鎢晶粒的平均直徑隨碳化鉭添加量的增加而減小,加入量為4%時晶粒平均直徑為5.91 μm。通過SEM分析可以看出,碳化鉭在燒結鎢中是以球形狀態(tài)存在的。從斷口可以看出,純鎢燒結體為穿晶斷裂,加入碳化鉭的鎢燒結體為晶間斷裂
康新婷 , 王建永 , 遲煜頔 , 葛 淵 , 談 萍 , 許中國
2012, 41(8):1435-1438.
摘要:以Cr改性的Fe3Al預合金粉末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備Fe3Al多孔材料,研究氧化溫度、時間、降溫速度對Fe3Al多孔材料氧化膜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Fe3Al多孔材料的氧化增重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氧化動力學遵循四次方規(guī)律,在800 ℃的大氣中氧化9 h,氧化膜已完全將燒結頸覆蓋,晶粒細?。浑S著溫度的升高和時間的延長,晶粒變得粗大;900 ℃氧化5 h,膜層已出現(xiàn)裂紋;而降溫速度對氧化增重的影響不大,也沒有出現(xiàn)由于熱膨脹不匹配而產生的裂紋
郭遠軍 , 寧成云 , 譚幗馨 , 熊文名 , 李 丹 , 黃閃閃 , 葛永梅 , 鄭華德
2012, 41(8):1447-1551.
摘要:采用大氣等離子噴涂技術,在純鈦表面噴涂制備鈣磷 (Ca-P) 涂層,分析兩種噴涂工藝下形成的兩種特殊形貌晶體的顯微結構和元素組成,利用XRD定量分析涂層的相組成及結晶度,并在人體模擬液 (SBF) 中對涂層的降解性能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在噴涂功率為22 kW、噴槍移動速率為400 mm/s時涂層表面形成大量方棱狀的焦磷酸鈣 (Ca2P2O7) 晶體,結晶度為4.61%,而在噴涂功率為26 kW、噴涂距離為300 mm/s時則形成大量花瓣狀的磷酸四鈣 (Ca4P2O9) 晶體,結晶度為6.02%,噴涂粉體粒度較小使得兩種涂層中HA結晶度都較??;生物降解性能研究顯示,兩涂層降解反應都是由劇烈到平緩的過程,但含Ca2P2O7晶體涂層的降解速率小于含Ca4P2O9晶體的涂層
2012, 41(8):1457-1462.
摘要:采用等溫凝固淬火試驗 (ISQ) 與差熱掃描量熱 (DSC) 分析的方法對鑄造鎳基高溫合金IN792的凝固過程和元素在固、液相中的分配進行研究,得到了合金的等溫凝固組織、相析出順序圖、凝固特性曲線以及元素在不同溫度下的偏析特性。ISQ結果表明:IN792合金的液相線溫度為1328 ℃,開始析出MC碳化物的溫度為1310 ℃,開始形成 (γ+γ’) 共晶的溫度為1225 ℃,于1190 ℃開始析出二次γ’相。由DSC測得的合金宏觀固相線溫度 (尚存體積分數(shù)5%殘余液體) 和由ISQ測得的微觀固相線溫度 (終凝溫度) 分別為1250和1180 ℃,兩者相差達70 ℃,這一溫度范圍往往是熱裂缺陷形成的敏感區(qū)間。IN792合金在液相線下30 ℃范圍內液體量銳減,析出了體積分數(shù)約85%的γ枝晶。1300~1270 ℃是合金枝晶間液體由連通轉為斷開的溫度范圍,它與鑄件疏松形成密切相關。在1325~1190 ℃溫度區(qū)間,IN792合金中元素 W、Co分配系數(shù)大于1,傾向富集于枝晶干固相,為負偏析元素;Zr、Mo、Ti、Ta、Cr分配系數(shù)小于1,傾向富集于枝晶間液相,為正偏析元素;Al在凝固早期富集于液相而后來傾向于分布在枝晶干固相區(qū),隨著凝固溫度降低逐步轉變?yōu)樨撈鲈亍T?325~1210 ℃溫度范圍內,隨著凝固溫度降低,Al、Ni的分配系數(shù)升高,而Mo、Cr的分配系數(shù)降低。相反,在1210~1180 ℃溫度區(qū)間,隨著凝固溫度降低,Ni、Al的分配系數(shù)降低,而Mo、Cr的則升高
王 杰 , 徐友龍 , 馬建華 , 張選紅 , 蒙林斌 , 石洪富 , 蔣春強 , 彭 丹
2012, 41(8):1467-1471.
摘要:在三氯化釕 (RuCl3) 水溶液中,采用循環(huán)伏安法在鉭電極表面電化學沉積無定形水合氧化釕(RuO2·xH2O) 作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能譜分析表明,在循環(huán)伏安負向掃描時Ru3+在鉭電極表面還原為釕金屬 (Ru),沉積的Ru在隨后的正向掃描時被氧化為RuO2·xH2O。掃描電鏡觀測顯示出負向掃描沉積的Ru為納米尺度,因而獲得了納米結構的RuO2·xH2O。由于納米結構可以提高電極比表面積和顯著縮短離子和電子的傳輸路徑,因而獲得了具有高電化學活性的RuO2基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循環(huán)伏安、恒電流充放電和電化學阻抗譜測試證實,該電極材料在38% (質量分數(shù), 下同)的H2SO4溶液中具有接近理想電容器的容量行為,比容量高達730 F·g-1 (掃描速率為50 mV·s-1)。在質量負載為1.2 mg·cm-2時,比容量仍高達700 F·g-1。另外,其容量在10萬次循環(huán)后仍保持不變,充放電效率接近100%。并且該方法可以直接在鉭金屬基底上電化學沉積RuO2·xH2O,避免了在常規(guī)電化學沉積法中需要的預涂層
2012, 41(8):1472-1476.
摘要:采用高溫固相法在弱還原氣氛下制備Ca0.955Al2-xBxSi2O8:Eu2+(x= 0~0.7)系列熒光粉,研究BⅢ置換AlⅢ對晶體結構和光譜特性的影響。BⅢ以類質同相替代CaAl2Si2O8晶格中的AlⅢ形成連續(xù)固溶體,晶胞參數(shù)a,b,c,γ和晶胞體積V呈線性遞減,而晶面夾角α,β呈線性遞增。熒光激發(fā)譜為225~420 nm寬帶激發(fā)譜,半高寬為112 nm,表觀峰位于352 nm,隨著BⅢ置換量的增加,半高寬從112 nm減小到95 nm。發(fā)射光譜位于370~600 nm,可由423和460 nm兩峰擬合而成,表觀峰值位于425 nm,隨著BⅢ置換量的增加,兩擬合峰均線性藍移,且擬合峰強度比呈線性遞減
2012, 41(8):1477-1482.
摘要:利用物理模擬實驗方法對具有不同晶粒尺寸的690合金試樣進行熱壓縮變形實驗,變形溫度范圍為1100~1200 ℃,應變速率分別為0.1, 1, 10 s-1,獲得了合金的流變應力數(shù)據(jù),并對合金變形后的組織特征進行了分析,建立了包含初始晶粒度參數(shù)的本構關系模型。結果表明:晶粒尺寸增大使690合金高溫變形時的流變應力增加,發(fā)生動態(tài)再結晶的臨界應變增大,動態(tài)再結晶體積分數(shù)減小,根據(jù)所建立的流變應力本構模型計算出的流變應力值與實驗值相近,從而完善了690合金的熱變形本構方程
2012, 41(8):1483-1486.
摘要:采用二叔丁基鈹 (t-Bu2Be·Et2O) 蒸氣在加熱的襯底上以熱解的方式制備透明的BeH2薄膜。通過加熱BeH2薄膜并借助氫氣氣相色譜儀探測到了薄膜釋放的H2。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表明,薄膜表面層幾乎完全被氧化成BeO。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顯示存在強烈的BeHBe鍵彎曲振動吸收峰。因此,二叔丁基鈹在加熱的基片上以分解的方式能夠制備出BeH2薄膜
2012, 41(8):1487-1490.
摘要:進行了高速鋼復合軋輥的電磁連續(xù)鑄造實驗,在工藝參數(shù)匹配得當?shù)那闆r下,制備出了外觀形狀規(guī)整、振痕輕微,內部組織致密,結合面質量良好的輥坯。分析結果表明,輥坯從外到內依次為激冷凝固層、枝狀晶區(qū)、界面結合區(qū)和輥芯金屬區(qū)。外層高速鋼主要是馬氏體+貝氏體+殘余奧氏體+合金碳化物組織,其中的共晶碳化物呈迷宮狀、短條狀和粒狀,輥芯為珠光體+沿晶界析出的少量鐵素體,晶粒細小。雙金屬復合界面的結構主要由擴散層、激冷凝固層和柱狀晶區(qū)組成
2012, 41(8):1491-1494.
摘要:研究了U-2.5%Nb合金在–100~700 ℃溫度范圍內的力學性能。結果表明,合金的抗拉伸強度隨試驗溫度上升呈下降趨勢,其塑性在600 ℃以下溫度并非單調變化,而是在500 ℃附近延伸率和斷面收縮率分別出現(xiàn)極小值,合金拉伸斷口與室溫 (20 ℃) 相比具有明顯的沿晶斷裂特征。試驗溫度高于600 ℃后,合金塑性明顯升高。熱處理后的該合金加熱至500 ℃經保溫并冷至室溫后,合金的沖擊韌性有所降低。在–100 ℃~室溫的溫度范圍,合金的沖擊韌性隨試驗溫度的降低而下降,并在–30~–10 ℃的溫度范圍發(fā)生韌脆轉變。當溫度低于–30 ℃后沖擊韌性下降趨勢明顯減緩,合金沖擊斷裂面顆粒高低不平,具有準解理斷裂特征
2012, 41(8):1495-1499.
摘要:采用增塑粉末擠壓成形新技術,開發(fā)了幾種適合鎢基合金擠壓成形用粘結劑,研究幾種配方粘結劑的相容性及擠壓、脫脂特性。通過熱力學計算和熱分析,以及掃描電鏡和偏光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粘結劑各組元分子間具有較好的相容性。通過優(yōu)化喂料制備、擠壓工藝,分別在60和75 ℃制備出直徑達24 mm的大長徑比鎢基合金棒材。綜合采用溶劑-熱兩步脫脂工藝,實現(xiàn)Ф24 mm擠壓棒坯的快速無缺陷脫脂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yún)^(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lián)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