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光寶 , 李培杰 , 何良菊 , Попель П С
2010, 39(11):1881-1887.
摘要:運用固體與分子經驗電子理論(EET)對Mg-Al合金熔體進行價電子結構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本結構模型,獲得熔體的基本結構信息。通過分析升溫和降溫過程中鎂合金熔體黏度-溫度關系曲線V(t)的不可逆現(xiàn)象,間接地對熔體結構信息的不可逆變化作出判斷。結果表明:原子間各鍵共價電子對數(shù)nα的差異是造成熔體結構信息變化的根本原因,直接導致合金熔體存在微觀不均勻性;當溫度升高至730 ℃附近時,結構相對穩(wěn)定的原子集團內部的Al-MgIII(C)鍵開始發(fā)生斷裂,熔體結構達到新平衡的相對均勻狀態(tài);遺傳自固態(tài)組織中微觀不平衡結構的消失和原子集團內部Al-MgIII鍵的破壞及原子發(fā)生的不可逆重排是曲線V(t)發(fā)生不可逆變化的本質原因。這對于深入認識鎂合金熔體結構信息及探索凝固微觀機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蔣衛(wèi)卿 , 周正誠 , 黃春玉 , 藍志強 , 郭 進
2010, 39(11):1888-1892.
摘要:采用磁懸浮感應熔煉及退火處理的方法,制備La1.9Ti0.1MgNi9合金。對合金樣品的XRD、PCT和電化學測試表明,所有樣品均由多相組成,LaNi5相為主相。當退火溫度達到1173 K時,合金中LaMg2Ni9相消失,Ti2Ni相出現(xiàn)。退火處理能提高合金的晶化程度、降低吸放氫平臺壓。退火1073 K合金的有效吸氫量較高,在303 K時達到1.25% (質量分數(shù))。La1.9Ti0.1MgNi9合金退火后,放電容量、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以及高倍率放電性能得到極大改善,以1173 K退火合金電化學性能較好,其最大放電容量為377 mAh/g,1100 mA/g電流密度下的高倍率放電性能為0.839,經112次充放電循環(huán)后放電容量保持率為60%。
2010, 39(11):1893-1898.
摘要:Thermal Stability of TG6 Titanium Alloy and Its Partial Resump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2010, 39(11):1903-1907.
摘要:采用Pechini法制備Ti/IrO2-Ta2O5納米氧化物陽極,通過SEM、EDX、XRD、極化曲線、循環(huán)伏安、電化學阻抗譜及強化電解壽命試驗等測試手段,研究了燒結溫度對Ti/IrO2-Ta2O5陽極微觀結構和電催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陽極涂層成分分布均勻,IrO2晶粒偏析不明顯;Ta在銥鉭固溶體中的固溶度隨燒結溫度升高而增大,涂層晶粒逐漸細化。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陽極析氧電催化活性降低,電化學活性表面積減小;500 ℃下所得Ti/IrO2-Ta2O5陽極表現(xiàn)出最高的強化電解壽命。
2010, 39(11):1908-1911.
摘要:對新型Ni-Cr-W合金在1100 ℃下不同保溫時間下的恒溫氧化行為進行了研究。采用掃描電鏡(SEM)以及能譜(EDS)對合金熱暴露后的表面氧化膜形貌、元素含量以及合金基體的惡化情況進行了分析,表面氧化膜的相組成通過XRD進行確定。結果表明:在氧化初期(<3 h),合金表面生成的單層氧化膜主要由Cr2O3組成,隨著氧化時間的延長(>7 h),在Cr2O3外逐漸形成了一層具有尖晶石結構的NiCr2O4。一旦外表面被均勻致密的尖晶石膜所覆蓋,雙層氧化膜NiCr2O4·Cr2O3便能有效的減慢合金基體被進一步氧化。合金亞表層的惡化形式包括晶界的內氧化、空洞以及無碳化物區(qū)的形成。合金中高的W含量并沒有明顯惡化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2010, 39(11):1912-1917.
摘要:基于鎳基單晶合金蠕變變形過程中的細、微觀組織結構變化及損傷特點,建立了考慮材質劣化和孔洞損傷的雙參數(shù)蠕變損傷本構方程。利用所建模型對裂紋前緣含鑄造缺陷(孔洞)的鎳基單晶合金緊湊拉伸(CT)試樣蠕變損傷和裂紋萌生進行了模擬計算,并考慮了晶體取向偏差和隨機性的影響。計算結果表明:晶體取向和孔洞位置對試樣蠕變損傷和裂紋萌生行為有著顯著的影響。當孔洞距切口根部距離較近時,裂紋形核于切口附近的孔洞表面,裂紋形核時間較短;孔洞距切口根部距離較遠時,裂紋形核位置位于切口表面,具體位置取決于試樣的晶體取向,裂紋形核時間較長。隨著加載軸晶體取向偏角的增大,裂紋形核時間明顯縮短,其分散性加大,最大有34.7%的變化幅度;試樣在2個不受控的晶體取向變化時,在偏角為45°和80°出現(xiàn)極值,裂紋形核時間最大偏差達3倍。
武國啟 , 閆 輝 , 夏宇宏 , 姜洪源 , E. A. Izzheurov
2010, 39(11):1923-1927.
摘要:從理論上研究了金屬橡膠材料單層結構吸聲特性。根據(jù)金屬橡膠材料聲學特性參數(shù)計算式,推導出兩種基本單層吸聲結構——置于剛性墻和帶有空氣層吸聲結構的聲阻抗率和吸聲系數(shù)計算式。確定了流阻率是決定金屬橡膠材料聲學特性的基本參數(shù)。分析了材料厚度、流阻率及空氣層厚度對兩種吸聲結構的吸聲性能影響關系,建立了金屬橡膠材料單層吸聲結構第一共振頻率的計算方法。結果表明:通過優(yōu)化設計材料厚度、流阻率及空氣層厚度可有效提高金屬橡膠材料單層吸聲結構的吸聲性能。
2010, 39(11):1928-1932.
摘要:利用溶膠-凝膠、氫氣還原及熱壓工藝制備了納米復合Mo-4La2O3(質量分數(shù),%)陰極材料,其顯微組織中La2O3粒徑小于100 nm,而常規(guī)Mo-4La2O3陰極中La2O3粒徑為200~300 nm。在真空擊穿實驗中發(fā)現(xiàn)La2O3粒徑對于陰極電子發(fā)射性能有顯著的影響,納米復合陰極的電子發(fā)射能力遠高于常規(guī)陰極的發(fā)射能力,其電子發(fā)射點遍布整個陰極表面,而常規(guī)陰極電子發(fā)射點只是集中在一小塊區(qū)域。通過建立金屬-半導體電子相互作用模型,計算并繪制了Mo及La2O3中電子隧穿幾率隨La2O3粒徑變化的關系曲線,解釋了納米復合陰極電子發(fā)射能力強的原因。
2010, 39(11):1938-1942.
摘要:Ni-Cr-Al系高溫合金作為一種常用的新型航空發(fā)動機密封材料,通過調整Cr、Al含量可以提高耐高溫及熱腐蝕性能,但同時也會影響合金的熱加工性。通過熱模擬壓縮試驗,分析了Cr,Al含量分別在15%~25%,4%~5%(質量分數(shù),下同)范圍調整時,對合金高溫變形特性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Cr、Al含量的提高會不同程度縮小合金的安全熱加工區(qū)域。通過熱力學平衡相計算和組織觀察發(fā)現(xiàn),成分變化影響熱加工性的主要原因是晶界胞狀碳化物的形態(tài)及析出量變化。綜合考慮熱變形試驗、組織觀察結果以及耐高溫腐蝕的因素,20%Cr和4%Al是比較合適的成分選擇。
2010, 39(11):1943-1947.
摘要:研究了硅酸鹽體系微弧氧化過程中,電源電壓增幅對放電火花形態(tài)及AZ91D鎂合金膜層的厚度、表面形貌和耐蝕性有影響。結果表明,隨著脈沖電壓增加,電弧的弧斑亮度增強、尺寸變大,但數(shù)目減少,大弧傾向增加;微弧氧化膜層的厚度增厚,但成膜速率降低;膜層表面熔融物顆粒增大,表面孔徑增加,粗糙度增加;腐蝕率呈現(xiàn)出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當電壓增幅為100~150 V時,其過程穩(wěn)定性、成膜速率、膜層外觀質量和耐蝕性等方面的綜合性能相對最優(yōu)。
2010, 39(11):1948-1951.
摘要:采用非晶態(tài)多核配合的方法制備了(La0.47Gd0.2)Sr0.33MnO3納米顆粒,用XRD、HRTEM和MPMS等手段對納米顆粒的微觀結構和磁性能進行研究。XRD和SAD分析表明,所有的樣品都具有單相鈣鈦礦結構;TEM分析表明, 經過600,800和1000 ℃燒結10 h后的樣品顆粒尺寸分別為40~50 nm,90~100 nm和140~150 nm。樣品的磁學性能結果表明:(La0.47Gd0.2)Sr0.33MnO3納米顆粒的居里溫度TC (298 K)基本上不隨顆粒尺寸的變化而變化,而相對磁制冷能力取決于顆粒尺寸;顆粒尺寸為90~100 nm的(La0.47Gd0.2)Sr0.33MnO3納米顆粒的相對磁制冷能力最大,可以作為室溫下使用的磁制冷工質侯選材料。
2010, 39(11):1952-1955.
摘要:用固相反應法制備La0.7Ba0.3Mn0.95X0.05O3(X=Mn,Cr,F(xiàn)e,Co)系列塊材,并利用磁控濺射法在LaAlO3單晶襯底上制備薄膜,研究過渡金屬元素(Cr,F(xiàn)e和Co)錳位摻雜對La0.7Ba0.3MnO3(LBMO)薄膜光誘導特性的影響。研究表明,Cr,F(xiàn)e和Co摻雜均導致薄膜的金屬-絕緣轉變溫度(TP)降低,電阻率和光致電阻率相對變化的最大值(LRmax)增大。其中Fe離子對體系影響最大,Co離子次之,Cr離子影響最小。激光誘導在不同溫區(qū)對薄膜電阻率的影響不同,在低溫(T< TP)區(qū)表現(xiàn)為光致電阻率增大,在高溫區(qū)(T> TP)表現(xiàn)為光致電阻率減小。從過渡金屬Cr,F(xiàn)e和Co離子自身電子結構和晶格效應的角度出發(fā),討論了樣品輸運行為和光誘導特性的內在機理。
麻西群 , 于振濤 , 牛金龍 , 余 森 , 韓建業(yè) , 張亞峰
2010, 39(11):1956-1959.
摘要:采用DSC和XRD檢測并分析了Ti-3Zr-Mo-15Nb鈦合金的相轉變規(guī)律,結合金相顯微鏡、TEM和拉伸測試,系統(tǒng)研究了加工工藝、熱處理制度對該合金顯微組織及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Ti-3Zr-Mo-15Nb合金在α+β區(qū)加工,經固溶處理得到細小的等軸晶。合金經β相區(qū)淬火后形成了一種亞穩(wěn)斜方馬氏體α″相。低溫時效處理后,α″相部分分解為α相,且隨時效溫度升高而完全分解為α相。250 ℃時效的合金綜合力學性能與人體骨骼最為接近,可達到高強度、低模量、高塑性的最佳匹配。微觀組織分析表明,少量的α″斜方馬氏體、α馬氏體和一定數(shù)量的位錯相互作用,可得到較低的彈性模量和較高的塑性,而大量交叉的細小針狀α馬氏體對合金的綜合生物力學性能有明顯的貢獻。
楊曉偉 , 李金山 , 王旭峰 , 張鐵邦 , 胡 銳 , 薛祥義 , 周 廉
2010, 39(11):1960-1963.
摘要:研究了Zr57V36Fe7合金的微觀組織及相結構,合金吸氫前微觀組織由板條狀的固溶體晶粒和不規(guī)則的類層片狀共晶組織組成,主要吸氫相為ZrV2與α-Zr相,吸氫后生成ZrH1.801和V16Zr8H36.29兩種主相。測試了合金的活化性能,在723 K,1 h條件下真空加熱后,再經過一次吸氫循環(huán),合金達到最佳活化效果。采用定容法測試了合金吸氫P-C-T(Pressure Composition Temperature)性能,合金有較寬且平坦的吸氫平臺,采用范特霍夫方程外推室溫平衡壓達到10-8 Pa量級。
2010, 39(11):1964-1969.
摘要:基于微細晶超塑性擴散連接方法,對TC4鈦合金與1Cr18Ni9Ti不銹鋼成功實現(xiàn)了直接擴散連接,系統(tǒng)分析了接頭性能、界面微觀結構及超塑性擴散連接機理。結果發(fā)現(xiàn):TC4鈦合金與1Cr18Ni9Ti奧氏體不銹鋼直接超塑性擴散連接時,較佳連接工藝規(guī)范為:溫度T=760~820 ℃,壓力p=6~9 MPa,時間t=20~40 min;接頭剪切強度τ=125.3~148.7 MPa。與一般直接擴散連接相比,連接溫度降低了約100 ℃,接頭的剪切強度提高了1倍以上,且連接試樣無明顯變形。細化熱處理TC4鈦合金與1Cr18Ni9Ti不銹鋼超塑性擴散連接時,其接頭的形成過程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形成緊密接觸階段、接觸表面激活階段及靠近活化中心的界面冶金結合區(qū)形成階段。
2010, 39(11):1974-1978.
摘要:運用Miedema混合焓模型計算了Al-Er、Si-Er和Al-Si二元合金的部分熱力學性質,選擇Er為非對稱性組元,在此基礎上結合Toop模型計算出Al-Si-Er三元合金的混合焓、過剩熵與過剩自由能。結果表明,Al-Si-Er三元合金的混合焓、過剩熵與過剩自由能在整個濃度范圍內均為負值,在富Er和貧Er區(qū)域各熱力學參數(shù)變化趨勢較大。通過計算Al、Si和Er 3種組元的偏摩爾過剩自由能得到Al-Si-Er三元合金各組元的等活度值曲線。曲線顯示各組元隨著摩爾分數(shù)的減少其活度值都急劇減小,在三元系成分三角形的中心部分Al、Si和Er的活度值都很小,這表明Al、Si和Er 3種組元之間存在很強的相互作用,易形成三元金屬間化合物,這一結論與Al-Si-Er三元相圖的實際情況相符合。
2010, 39(11):1979-1983.
摘要:為了獲得有利于成形的粘結劑優(yōu)化配方,對相同粉末裝載量的4種粘結劑體系的93W-Ni-Fe 粉末増塑擠壓成形喂料粘度和流變行為進行了研究。采用英國AR2000EX旋轉流變儀對鎢基合金系擠壓料在不同溫度、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進行測算。結果表明:對于不同粘結劑組成的喂料A、B、C和D中,A的粘度較低,流動性能較好,喂料D流變性能最不穩(wěn)定;根據(jù)剪切速率與粘度的關系曲線可測算出130 ℃時喂料A、B、C的剪切稀化指數(shù)分別為0.048,–0.869和–1.717;由溫度與粘度的關系曲線可測算出剪切速率為11.07 s-1時,喂料A、B、C的粘流活化能分別為8.524、8.107和31.310 kJ·mol-1;經模擬計算可得在130 ℃和11.07 s-1速率下A、B、C 3種喂料的流動性指數(shù)分別為7.2×10-6,4.8×10-6, 1.1×10-6,A喂料的綜合流變學性能最好。
白 峰 , 李國臣 , 劉 建 , 王 林 , 孟國林 , 桑宏勛
2010, 39(11):1984-1988.
摘要:通過采用結構可控的多孔磷酸鈣骨水泥(calcium acid phosphate cement, CPC)和鈦合金支架材料修復兔顱骨骨缺損,比較了兩種修復材料骨環(huán)境下的成骨性能。結果顯示,與多孔鈦合金材料相比,多孔CPC材料表現(xiàn)出了更好的成骨活性。CPC材料的新生骨量、成骨速率均高于鈦合金材料。而且骨吸收重建過程也早于鈦合金材料。同時,三維貫通的孔隙結構有利于骨組織的長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鈦合金材料的應力屏蔽缺陷, 使植入體在早期獲得良好的固位, 從而使界面骨性結合得以順利進行。
2010, 39(11):1989-1992.
摘要:用粉末冶金技術制備Ni56Fe19Al25合金,將Ni、Fe、Al的元素粉與預合金粉等量混合后在500 MPa下壓制成形,于1280 ℃溫度燒結后進行熱處理,對合金燒結態(tài)和淬火態(tài)進行X射線衍射(XRD)分析及力學性能檢測。結果表明:粉末冶金技術制備的Ni56Fe19Al25合金燒結態(tài)為(β+γ)雙相組織,淬火態(tài)處于(β′+γ)雙相區(qū)。Ni56Fe19Al25合金淬火態(tài)在應力作用下呈現(xiàn)出良好的線性超彈性,抗拉強度達850 MPa,最高彈性變形量大于4.5%,斷裂前總變形量達到9.2%。
2010, 39(11):1993-1996.
摘要:通過熱壓縮試驗研究9Cr-2W耐熱合金在1000~1300 ℃和應變速率0.005~0.5 s-1范圍內的流變行為和熱變形組織演變,并對熱鐓粗試樣做了織構測定。分析該合金在實驗參數(shù)范圍內熱變形的應力-應變特征,動力學方程,獲得應力指數(shù)和變形激活能等表征其變形能力的重要特征參數(shù)。組織觀察和織構測試結果表明,9Cr-2W耐熱合金熱變形過程中組織演變機制以動態(tài)回復和幾何動態(tài)再結晶方式進行。在實際生產中,可以選擇較高的變形溫度來降低流變應力和改善各向異性。
2010, 39(11):1997-2002.
摘要:采用腐蝕形貌觀察、動電位極化測試、電化學阻抗譜與腐蝕速度測試等方法系統(tǒng)地研究了高能電脈沖處理(EPT)和傳統(tǒng)熱處理(CHT)的電軋AZ31鎂合金帶材在3.5% NaCl(質量分數(shù))溶液中的腐蝕行為。結果表明:高能電脈沖處理和傳統(tǒng)熱處理都能提高電軋AZ31鎂合金的耐腐蝕性能,因為處理后的鎂合金發(fā)生再結晶,位錯密度降低;高能電脈沖處理與傳統(tǒng)熱處理相比,能更加顯著地提高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但是在改善材料耐腐蝕性能方面并不具有優(yōu)勢,這可能與高能電脈沖處理形成的更細小晶粒所形成更多的腐蝕微電池有關。
王文濤 , 蒲明華 , 師曉燕 , 王 偉 , C. H. Cheng , 趙 勇
2010, 39(11):2003-2006.
摘要:采用無氟的高分子輔助金屬有機物沉積(PA-MOD)法在(00l)LaAlO3單晶基底上制備了超導轉變溫度Tc = 90 K的YBCO超導薄膜。研究了高溫熱處理過程中不同成相溫度和氣氛濕度對制備高性能YBCO薄膜的影響。通過X射線衍射(XRD)θ-2θ掃描、ω掃描和φ掃描分析了不同熱處理工藝制備的YBCO薄膜的雙軸織構程度;通過掃描電鏡(SEM)測試研究了不同薄膜樣品的表面形貌;采用超導量子干涉儀測量了薄膜的超導轉變溫度曲線和磁化曲線。結果表明,770 ℃干燥氣氛中成相的樣品具有優(yōu)異的雙軸織構及平整、致密的表面形貌。采用該優(yōu)化工藝制備的YBCO薄膜在77 K零場下的臨界電流密度(Jc)達到2 MA/cm2,是其它工藝制備薄膜Jc的1.7~6.7倍。
譚秀蘭 , 李 愷 , 劉 穎 , 吳衛(wèi)東 , 羅江山 , 唐永建
2010, 39(11):2011-2014.
摘要:以Mn-Cu合金為前驅體合金,在酸溶液中腐蝕去合金化成功制備出孔徑尺寸為納米量級的納米多孔銅。 研究了去合金化工藝參數(shù)中的酸溶液成分、腐蝕時間及腐蝕溫度對最終納米多孔銅孔結構及Mn的選擇性腐蝕程度影響。結果表明:在0.1 mol/L HCl溶液中自由腐蝕去合金化后可得到孔結構均勻的納米多孔銅;隨著腐蝕時間的延長,孔結構有顯著變化,腐蝕2 d所得納米多孔銅樣品的孔結構呈蜂窩狀,腐蝕5 d所得樣品的孔結構呈均勻的三維網(wǎng)絡狀結構,而后隨著腐蝕時間的延長,孔壁逐漸粗化;隨著腐蝕溫度升高到60 ℃,樣品中的殘余Mn含量降低明顯。通過調整去合金化工藝,實驗所制備的納米多孔銅孔結構呈均勻的三維網(wǎng)絡狀,孔隙率為57.7%,平均孔徑尺寸約140 nm。
2010, 39(11):2015-2017.
摘要:采用新型的泡沫浸漬法,以聚氨酯泡沫為載體制備出具有較高強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孔鈮基材料。并借助分析天平、XRD、CS600碳硫測試儀和SEM對多孔鈮的孔隙度、性能和微觀結構進行了測試及觀察。結果表明:制成的多孔鈮,具有三維、連通孔隙結構且無任何雜質相,孔隙率為71.4%,孔徑尺寸為500 μm,平均密度為2.45 g/cm3。三維連通多孔鈮的平均彈性模量為815 MPa,抗壓強度為36.62 MPa,與人體松質骨的力學性能相匹配。
2010, 39(11):2018-2022.
摘要:以氧化硅玻璃纖維為載體,采用非均勻成核法在其表面包覆一層銻摻雜二氧化錫(ATO)制備了導電纖維。導電纖維的電阻率隨熱處理溫度升高的變化趨勢與ATO基本一致,包覆物加入率為100%、75%、50%、25%和12.5%的ATO包覆氧化硅纖維在500~1200 ℃處理后的電阻率全部低于200 Ω·cm。由于較大的長徑比所導致的橋聯(lián)效應,少量的導電纖維在陶瓷中就能形成完善的導電網(wǎng)絡,同時也能極大減少防靜電陶瓷中ATO的用量,包覆物加入率為12.5%的ATO包覆纖維作為導電填料時,能節(jié)省約77.8%的ATO。
2010, 39(11):2023-2026.
摘要:采用X射線衍射儀、掃描電鏡和電化學測試設備,研究添加不同含量硼對(Ti0.65Zr0.35)1.10(V0.5Mn0.3Cr0.4Ni0.8)Bx (x=0,0.01,0.05,0.1,0.2)儲氫合金組織結構和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由于硼的添加,合金中出現(xiàn)了不易形成氫化物的棒狀VB相,降低了合金的可逆放電容量,提高了合金的活化性能、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合金的倍率性能。分析表明,主要是由于棒狀VB相增加了氫在合金中的擴散通道,增加了相界面,減小了合金在充放電過程中的晶格應力。合金電極的反應阻抗隨著硼含量的增加而減小,合金的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性能明顯優(yōu)化。
2010, 39(11):2027-2029.
摘要:研究了用高速火焰噴涂(HVOF)替代低壓等離子噴涂(LPPS)沉積高質量的MCrAlY涂層。試驗用粉料為NiCoCrAlTaReSiY,采用以煤油為燃料的K2型HVOF系統(tǒng)沉積涂層,研究噴嘴長度、噴涂工藝參數(shù)對粉末沉積工藝過程以及涂層性能的影響;測量涂層的孔隙率及氧含量,觀察涂層經真空熱處理以及高溫空氣氧化后的顯微結構,測量了Al、O等元素在氧化涂層中的分布。結果表明,所沉積的NiCoCrAlTaReSiY涂層具有優(yōu)越的抗氧化性。
2010, 39(11):2030-2034.
摘要:以TiCl4為原料,采用自組裝技術制備TiO2-SiO2復合粒子,加入聚乙二醇2000(PEG 2000),探討聚乙二醇對TiO2-SiO2粒子生成及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隨組裝次數(shù)的增多,復合粒子表面TiO2 的含量增多;隨PEG2000的加入,TiO2顆粒間呈現(xiàn)一定的孔隙,使TiO2層粒子的表面積增加;樣品經550 ℃煅燒,得到均為銳鈦礦與金紅石的混合相,且隨著PEG2000含量的增加,銳鈦礦的相對含量隨之增加;光催化實驗表明,PEG2000的摻雜使TiO2-SiO2的光催化性能得以提高。
2010, 39(11):2035-2038.
摘要:研究了溶膠-凝膠浸漬陽極氧化三氧化二鋁(AAO)模板法制備Pb(Zr0.52Ti0.48)O3(PZT)一維納米結構的工藝方法。試驗結果表明,以硝酸氧鋯、醋酸鉛、鈦酸丁酯(按0.52:1:0.48的摩爾配比)為原料,以乙二醇為溶劑,可獲得穩(wěn)定的PZT溶膠,通過反復滴加浸漬氧化鋁模板,最終經650 ℃晶化處理和腐蝕AAO后得到PZT納米管。樣品表征結果說明,制得的PZT納米管為鈣鈦礦相,表面結構完整、孔徑均一、排列均勻整齊,長50 μm、管徑300 nm、壁厚40 nm。
2010, 39(11):2039-2043.
摘要:以堿式碳酸鎳為主鹽,NaH2PO2為還原劑,在鑄態(tài)AM60B鎂合金上化學鍍鎳。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顯微硬度計、金相顯微鏡及電化學工作站等,研究了pH值對鎂合金化學鍍鎳的影響。結果表明:pH值由6.0增加到7.0,鍍層鍍速增加。3種pH值下沉積的鍍層都為胞狀結構,且pH值為6.5時,顆粒最小且致密均勻。 pH值由6.0增加到7.0,得到的鍍層磷含量降低,且顯微硬度降低,pH值為6.0時鍍層硬度HV最高達到5400 MPa。3種pH值下都能得到完整的化學鍍鎳層,鎳的主峰比較寬,第2及第3強峰基本沒出現(xiàn)。耐蝕性試驗結果表明,pH為6.5時得到的鍍鎳層耐蝕性最好,自腐蝕電位最高為–0.90 V。
蘇小鵬 , 羅國強 , 沈 強 , 曾 浩 , 王傳彬 , 張聯(lián)盟
2010, 39(11):2044-2047.
摘要:對鈦合金(TC4)與無氧純銅(OFC)異種金屬在真空條件下進行直接擴散焊接,可形成良好的TC4/ OFC焊接接頭。測量其焊接強度及進行微區(qū)分析的結果表明,隨著溫度升高,焊接接頭的抗拉強度先升高后下降,最佳焊接工藝參數(shù)為:焊接溫度800 ℃,保溫時間30 min,焊接壓力5 MPa。在TC4/ OFC焊接接頭的界面上形成了元素成分逐漸變化的互擴散層。由元素分析和斷口的XRD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界面處生成的物相有Cu3Ti2、Cu4Ti3、CuTi、Cu4Ti等金屬間化合物,斷口的形貌表明接頭斷裂主要發(fā)生在接頭的金屬間化合物弱結合處,結合處的孔洞與銅鈦金屬間化合物的種類、厚度決定了TC4/OFC直接擴散焊接接頭的強度。
陳昌國 , 張佩紅 , 堯玉芬 , 劉渝萍 , 陳 浩 , 余丹梅
2010, 39(11):2048-2050.
摘要:用失重、線性電位掃描、交流阻抗、恒流放電等多種方法研究了AZ鎂合金在1.0 mol/L Mg(ClO4)2溶液中的電化學行為,考察了它們作為鎂電池負極材料的性能。浸泡與伏安實驗結果表明,AZ21的自腐蝕比AZ31和AZ61嚴重;AZ21和AZ31的電化學活性優(yōu)于AZ61,表現(xiàn)為陽極極化小,開路電位負。交流阻抗結果表明AZ21、AZ31、AZ61的Rct值逐漸增加。恒電流放電發(fā)現(xiàn),AZ31的放電電位負且穩(wěn)定;電流效率為82%,高于AZ21和AZ61;滯后時間2 s,小于AZ21和AZ61??赏糜贛g電池。
2010, 39(11):2051-2054.
摘要:采用在堿性條件下的水熱法,合成了鈦酸鈉納米棒,在此基礎上用熔融鹽離子交換方法制備了鈦酸鋰中間體,在400~700 ℃的空氣氣氛下燒結,得到的納米棒狀Li-Ti-O化合物由貧鋰的銳鈦礦結構LixTiO2和立方尖晶石結構Li4Ti5O12 兩相構成。用恒電流充放電研究了其電化學嵌/脫鋰性能。結果表明,經600 ℃熱處理的納米棒狀Li-Ti-O化合物具有最佳的比容量、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高倍率放電性能。
2010, 39(11):2055-2058.
摘要:采用電沉積-熱分解法制備了稀土鈰摻雜錫銻陽極,利用SEM、EMPA、XRD、動電位掃描和循環(huán)伏安測定,研究了電極涂層形貌、元素組成分布、結構和選擇催化性。結果表明:電極的電極涂層結構致密,氧化物分布均勻,基體覆蓋完全;電極有較高的析氧電位,對苯酚有較好的催化降解作用,在對苯酚的降解測試中,苯酚的去除率達到100%,溶液化學耗氧量(COD)的降解率為97.7%,具有深度處理含酚廢水的能力。
2010, 39(11):2059-2063.
摘要:銥是航天領域1800 ℃以上炭/炭復合材料抗氧化抗熱震涂層的首選材料。本文介紹了物理氣相沉積、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熔鹽電解沉積和雙層輝光等離子沉積等4種主要制備銥涂層的方法,討論了銥涂層與炭/炭復合材料基體之間過渡層的材料選擇,總結了銥涂層的地面試車測試結果,分析了影響銥涂層壽命的因素,指出今后我國制備銥涂層的技術途徑應采用熔鹽電解沉積 (Electroformed Deposition, 簡寫為ED)、雙層輝光等離子沉積 (Double-glow Plasma Deposition, 簡寫為DPD)方法。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yún)^(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lián)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