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8(10):1693-1697.
摘要:采用溶膠-噴霧干燥-煅燒-氫氣還原的方法制備了納米晶Mo-18Cu、Mo-30Cu、Mo-40Cu復合粉末,研究了納米晶Mo-Cu粉末的燒結行為以及Cu含量對致密化的影響。結果表明,納米晶Mo-Cu復合粉末致密化程度高,速度快,在1050~1200 °C燒結,Mo-30Cu和Mo-40Cu的相對密度可達98%以上,且合金晶粒細小,而Mo-18Cu在1350 °C以上燒結,相對密度也可達98%以上,但晶粒聚集長大到5 μm左右。研究發(fā)現Mo-Cu復合粉末形成了亞穩(wěn)態(tài)的超飽和Mo(Cu)固溶體,隨著燒結溫度的升高,Cu相逐漸從亞穩(wěn)態(tài)的超飽和Mo(Cu)固溶體顆粒中析出。
2009, 38(10):1698-1702.
摘要:在尿素-乙酰胺-NaBr熔鹽中采用電沉積方法制備了Co-Gd合金薄膜。運用循環(huán)伏安技術研究了Gd、Co的共沉積行為。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能譜儀和X射線衍射儀研究了電流密度對鍍層表面形貌、元素組成及鍍層結構的影響。研究發(fā)現,Gd含量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在電流密度為12.5 mA/cm2時達到最大含量54.97%(質量分數)。鍍層的表面形貌隨著Gd含量的增加而變得粗糙。鍍態(tài)時鍍層結構為非晶態(tài),300 °C熱處理后轉化為Co(Fm3m)相,在600 °C熱處理后又出現GdCo5 (P6/mmm)相。采用振動樣品磁強計測試了鍍層的磁性能。結果表明,鍍層中Gd的含量對鍍層的磁性能有重要影響。在熱處理過程中,鍍層的飽和強度在600 ℃熱處理時達到最大值550.43 kA/m,而矯頑力則在400 ℃熱處理時達到最大值34.97 kA/m。
黃 斌 , 楊延清 , 梅運旺 , 羅 賢 , 李健康 , 陳 彥
2009, 38(10):1703-1706.
摘要:利用纖維涂層法(FMC)、結合熱壓工藝制備了SiC纖維增強Ti55基復合材料(SiCf/Ti55)。主要研究復合材料在經不同條件真空熱暴露處理后,其反應產物相形成的反應序列以及界面反應動力學。結果表明,僅C、Si和Ti等元素參與了界面反應。在1000 °C熱暴露時,SiCf/Ti55復合材料界面反應產物序列為SiC | Ti3SiC2 | Ti5Si3+TiC | TiC | Ti55。但是,在低溫熱暴露的復合材料中不存在Ti3SiC2相。SiCf/Ti55復合材料界面反應產物的生長受擴散控制且遵循拋物線生長規(guī)律,其生長激活能Qk及指數系數k0分別為198.16 kJ·mol-1,1.79′10-3 m·s-1/2。相比SiCf/Ti復合材料和SiCf/Ti2AlNb復合材料,SiCf/Ti55復合材料擁有一個高穩(wěn)定性的界面。然而,相比SiCf/Ti600復合材料和SCS-6 SiCf/ super а2復合材料,SiCf/Ti55復合材料中的纖維與基體更容易發(fā)生反應,且界面層更容易生長。
2009, 38(10):1707-1710.
摘要:采用非晶態(tài)前驅體的方法在800 °C的低溫下制備出(La0.57Dy0.1)Sr0.33MnO3納米顆粒,用XRD、HRTEM和MPMS等手段對納米顆粒的微觀結構和磁性能進行研究。XRD和ED分析表明,所有的樣品都具有單相鈣鈦礦結構;通過對樣品不同溫度下等溫磁場的測量和計算,發(fā)現在居里溫度點(358 K) (La0.57Dy0.1)Sr0.33MnO3納米顆粒的最大磁熵變隨著磁場的增加而增加,即使在5 T磁場下也沒有達到飽和;居里溫度附近納米顆粒具有較大的磁熱效應和較寬的峰值溫度范圍,這些良好性能可能和納米顆粒具有大的表面和界面有關。
張 偉 , 劉 詠 , 黃勁松 , 劉 彬 , 賀躍輝 , 黃伯云
2009, 38(10):1711-1717.
摘要:采用熱處理和包套鍛復合熱機械處理兩種路線對Ti-Al-Nb-W-B合金鑄態(tài)組織進行了優(yōu)化,觀察在各種制度下b(B2)相的組織演變,對照Ti-Al-Nb三元相圖對合金組織形貌演變及生長機理進行了研究,確定了消除室溫TiAl基合金中晶界塊狀b(B2)相的基本工藝。實驗結果表明:(1)采用在α+γ兩相區(qū)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有效地消除Ti-Al-Nb-W-B合金鑄態(tài)組織中的b(B2)相:在1220 °C保溫36 h隨爐冷卻,可以明顯地減少并基本消除b(B2)相,晶粒尺寸略微長大;提高熱處理的溫度至1260 °C,可以極大的縮短保溫時間,也能達到消除b(B2)相的效果,同時還能避免晶粒尺寸的長大。(2)通過總變形量大于80%的包套鍛復合熱機械處理,鑄態(tài)組織晶界處的塊狀b(B2)相基本被破碎和消除,同時原始鑄態(tài)的層片狀組織也被明顯優(yōu)化為均勻的雙態(tài)組織。
2009, 38(10):1718-1721.
摘要:HfC在制備或服役過程中易出現C的缺位生成HfCx缺位固溶體,為了預報該固溶體的宏觀性能,采用固體與分子經驗電子理論(EET),對缺位固溶體的價電子結構進行分析,并與HfC基體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隨著x值的減小,即C原子缺位的增加,HfCx固溶體的晶胞常數逐漸縮小,最強共價鍵數、最強共價鍵鍵能、共價鍵數百分比逐漸減小,表明硬度、強度、結合能、熔點都逐漸下降;金屬性逐漸增加,固溶體的韌性、導電性能、燒結性能逐漸改善。
2009, 38(10):1722-1726.
摘要:利用等溫和變溫晶化退火的方法對銅模吸鑄La62Al15.7(Cu,Ni)22.3塊體非晶合金的晶化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La62Al15.7(Cu,Ni)22.3塊體非晶合金晶化過程分為3級,不同階段的晶化產物分別為 La、Al3La和富Cu、Ni的未知相;非晶合金的馳豫激活能和3級晶化激活能的關系為:Eg
2009, 38(10):1727-1730.
摘要:機械合金化3Ti/Si/2C粉體,會誘發(fā)自蔓延反應,產生組成相為TiC、Ti3SiC2、TiSi2和Ti5Si3的粉體與塊體產物。獲得的粉體和塊體產物中Ti3SiC2含量分別約為17.6%和58.2%(質量分數,下同)。本研究提出了一個機械誘發(fā)自蔓延反應合成Ti3SiC2的反應機制,即Ti3SiC2是從固相TiC與Ti-Si液相中形核并長大。最后討論了機械誘發(fā)自蔓延反應與自蔓延高溫燒結對合成產物中Ti3SiC2含量及顯微形貌的影響。
2009, 38(10):1731-1735.
摘要:對分形掃描方式在TC4合金激光立體成形中的應用展開實驗研究,探討了分形掃描路徑的成形特點,研究了激光立體成形工藝參數(激光功率、搭接率等)對TC4合金成形質量的影響,提出了分形掃描方式下消除熔合不良和孔洞的方法。研究發(fā)現,分形掃描方式下,TC4合金成形的主要缺陷為熔合不良和孔洞,其主要原因是分形路徑拐彎處的沉積高度大于直線掃描時的沉積高度,從而使成形表面出現凹點;且隨著激光功率的增加、搭接率的提高,TC4合金成形件的熔合不良和孔洞缺陷有所緩解,但是仍較明顯。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和分形掃描方式的成形特點,提出了“半光斑抖動”策略,即每層掃描起始點沿x、y方向偏移半個激光光斑,從而使上下兩個沉積層形成的凹凸點相互疊加,有效地防止了成形表面質量的惡化。
2009, 38(10):1736-1739.
摘要:采用放電等離子燒結技術(SPS)制備了AgSb1-xGaxTe2 (x=0~0.2),并研究其微結構和熱電性能。結果表明:AgSb1-xGaxTe2具有與AgSbTe2相同的晶體結構,并形成了第二相AgGaTe2;摻Ga后,合金的Seebeck系數高于未摻Ga的參照樣品AgSbTe2,熱導率也低于AgSbTe2;在375 K時,摩爾分數x為0.1的合金AgSb0.9Ga0.1Te2的最大ZT值達到0.29,比AgSbTe2約高0.08。
2009, 38(10):1740-1744.
摘要:以常規(guī)和納米團聚體Al2O3-13TiO2(ω/%,下同)復合陶瓷粉末為原料,采用等離子噴涂工藝在TiAl合金表面制備常規(guī)和納米結構陶瓷涂層。用掃描電鏡(SEM)和X射線衍射(XRD)儀分析粉末和涂層形貌、微觀結構及相組成,同時對納米結構涂層的微觀組織形成機制進行了討論。結果表明:常規(guī)復合陶瓷涂層呈典型的等離子噴涂層狀堆積特征;納米結構復合陶瓷涂層由部分熔化區(qū)以及與常規(guī)等離子噴涂類似的片層狀完全熔化區(qū)組成。根據組織結構的不同,部分熔化區(qū)又分為亞微米A12O3粒子鑲嵌在TiO2基質相的三維網狀或骨骼狀結構的液相燒結區(qū)和經過一定長大但仍保持在納米尺度的殘留納米粒子的固相燒結區(qū),不同的部分熔化組織源于復合陶瓷粉末中A12O3與TiO2之間的熔點差異。由于等離子噴涂過程中涂層沉積時的快速凝固作用,不管是常規(guī)還是納米涂層都以亞穩(wěn)相γ-A12O3為主。
2009, 38(10):1745-1748.
摘要:采用熔融玻璃凈化與循環(huán)過熱相結合的深過冷技術,研究了Fe-B共晶合金熔體的深過冷及超過冷凝固組織與冷卻曲線的關系。凝固過程的熱分析表明,合金熔體冷卻曲線的變化體現了熔體的過冷程度,即通過對冷卻曲線特征參量的分析能夠直接確定深過冷/超過冷凝固組織的獲得,而且過冷度與初生相的形核、分布、晶粒大小及共晶組織形貌等凝固特征的對應關系也能夠通過冷卻曲線反映出來。
2009, 38(10):1752-1755.
摘要:研究了Co摻雜對寬滯后NiTiNb合金的組織結構、相變行為、形狀記憶效應和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Co的添加不僅有效抑制了NiTiNb合金中的(Ti,Nb)2Ni相的形成,同時還降低了合金的馬氏體相變開始溫度(Ms);摻Co在維持相變滯后(111 ℃)較高水平的情況下,使NiTiNb合金的屈服強度、延伸率、恢復力和最大恢復率分別從320 MPa、20%、434 MPa和5.3%增加到460 MPa、24.5%、486 MPa和7.8%。因而合金化是提高NiTiNb合金強度和恢復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趙 彥 , 陳 錚 , 王永欣 , 張利鵬 , 張明義 , 張 靜
2009, 38(10):1756-1760.
摘要:通過微觀相場方法研究了Ni75Al13Cr12合金Ni-Al第一到四層有序能對原子長程有序進程的影響。結果表明:隨Ni-Al第一層有序能增大,Al原子的有序化和簇聚程度增加,Cr原子的有序化和簇聚程度隨時間發(fā)生交替;第二層Ni-Al有序能增大,Al原子的有序度和簇聚程度均減小,Cr原子的有序化和簇聚程度也發(fā)生交替,其變化與第一層相反;第三層Ni-Al有序能增大,Al,Cr原子有序化和簇聚的程度和速度均有所增大;第四層Ni-Al有序能的影響與第三層相反。同樣變化±10 meV,Ni-Al有序能對Al原子有序化和簇聚的影響隨層數增大而增大,而第三層Ni-Al有序能對Cr原子的有序化和簇聚的影響最大,第二層Ni-Al有序能對Cr有序化的影響最小,Ni-Al第四層有序能對Cr原子的簇聚影響最小。
2009, 38(10):1761-1764.
摘要:應用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模擬仿真軟件MSC.Marc,采用熱力耦合彈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塊,對純銀的擠壓過程進行計算機模擬仿真。對擠壓過程中銀的流動情況進行分析,得出銀的擠壓流線與實際的情況相符,說明采用有限元軟件模擬金屬流動過程是可行的;對擠壓過程中銀所受到的應力應變進行分析,得出銀在變形區(qū)內受到的應力最大,而銀變形最劇烈的地方是從變形區(qū)進入定徑帶的部位。
2009, 38(10):1765-1768.
摘要:采用Φ20 μm FeCrAl纖維制備纖維多孔材料,孔隙度大于85%。在常聲壓與高聲壓條件下分別對燒結FeCrAl纖維多孔材料進行吸聲性能檢測。結果表明,在常聲壓下,材料的吸聲特性隨孔隙度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對于高頻的吸收,孔隙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吸收。厚度越大,材料的吸聲性能越好。增加空腔可以提高材料在低頻的吸聲性能;在高聲壓條件下(100~140 dB),該材料的吸聲特性不隨聲壓級的變化而變化,各參數對吸聲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與在常聲壓條件下的規(guī)律一致。頻率在2.5~6.4 kHz之間,聲壓級為120 dB條件下,孔隙度為94%、20 mm厚的FeCrAl纖維多孔材料吸聲系數達到90%。
2009, 38(10):1769-1773.
摘要:采用電磁離心鑄造的方法制備了Al-20Si(質量分數,下同)過共晶合金空心管坯,研究了電磁場對合金凝固組織及硅相形貌的影響。結果表明,隨磁場強度增加鑄坯外側硅相聚集層厚度不斷減??;與傳統(tǒng)離心鑄造的鋁硅過共晶合金微觀組織相比,施加電磁場后凝固組織中初晶硅相得到細化,外側硅相形貌逐漸由典型的五瓣星形成為沿熱流方向生長的初晶硅枝晶,內側硅相受到電磁攪拌作用發(fā)生合并凝聚和鈍化;初晶硅相尺寸及形狀因子隨磁場強度增加在不斷減小。電磁攪拌破壞了硅相呈放射狀排列的結構,共晶硅分布雜亂,且共晶團共晶片層間距逐漸增加。
2009, 38(10):1778-1782.
摘要:采用硬度、拉伸性能、電阻率和抗應力腐蝕性能測試及金相組織觀察等方法,研究了微量Zr、Er對Al-4.4Zn-2.4Mg(質量分數,下同)合金組織與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單獨添加Zr的細晶作用優(yōu)于單獨添加Er以及Er、Zr復合添加,Er、Zr復合添加能顯著抑制合金的再結晶行為,Er、Zr復合添加后合金的力學性能和單獨添加微量Zr的基本相當,但Er、Zr復合添加后合金抗應力腐蝕性能優(yōu)于單獨添加微量Er、Zr,Er、Zr復合添加的Al-Zn-Mg合金綜合性能最好。Er、Zr復合添加提高應力腐蝕抗力是通過抑制再結晶獲得纖維組織間接實現的。
寧永權 , 姚澤坤 , 岳太文 , 郭鴻鎮(zhèn) , 陶 宇 , 張義文
2009, 38(10):1783-1786.
摘要:利用SEM、EDAX 和TEM分析研究了FGH4096粉末高溫合金的“項鏈”組織,并對該組織的拉伸性能和細晶化作用進行探索。結果表明:在熱模變形后對FGH4096合金進行標準熱處理和直接時效熱處理均能夠得到“項鏈”組織,其中等軸細晶(約4 μm)均勻鑲嵌在非等軸粗晶(約10 μm)周圍,該組織具有好的力學性能;經過多方向鍛造變形和標準熱處理后,“項鏈”組織中的非等軸粗晶已被完全細化,晶粒度級別由ASTM5~6細化至ASTM12以上,表明“項鏈”組織能夠為細晶組織提供細晶儲備。
2009, 38(10):1791-1796.
摘要:用低頻脈沖磁場處理非晶Fe78Si9B13合金,在低溫下發(fā)生了納米晶化,利用M?ssbauer譜和LDJ9600震動樣品磁強計進行了微結構和磁性分析。借助于固體與分子經驗電子理論中的BLD方法,計算了非晶Fe78Si9B13合金磁致低溫納米晶化前后的價電子結構,并算出了磁矩,其理論計算值與實驗測定值的誤差小于7%,滿足一級近似要求,說明從價電子層次上計算非晶合金的磁矩是可以實現的。
戴 毅 , 曾衛(wèi)東 , 楊英麗 , 趙恒章 , 趙 彬 , 周義剛
2009, 38(10):1801-1806.
摘要:在MSC/Superform有限元模擬軟件和彈塑性有限元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鈦合金環(huán)形管成形過程的計算機模擬系統(tǒng)。選取阿基米德螺旋線為牛角芯模中心線設計模具,采用中頻感應加熱方法,對阿基米德常數、擴徑比、彎曲角度等模具參數進行優(yōu)化模擬。分析可得:(1)阿基米德螺線系數的合理選取能夠保證獲得較好的壁厚均勻性,模擬得到本工藝較佳系數為1.0;(2)擴徑比太大,容易出現起皺、減薄等缺陷;擴徑比偏小,腹部增厚、壁厚均勻性降低,本工藝合適的擴徑比為1.33;(3)彎曲角度太小,彎管成形過程變形劇烈,成形后彎管的力學性能等不能較好滿足要求;彎曲角度太大,變形過程平穩(wěn),但隨著推制阻力的增大導致推制困難,本工藝較佳彎曲角度為40o。通過正交試驗方法驗證得到:在上述參數條件下可以獲得壁厚均勻、耐高壓、等強度的鈦合金環(huán)形管。
2009, 38(10):1807-1810.
摘要:對采用熔體發(fā)泡法制備的泡沫5%(體積分數,下同)SiCp/ZL104復合材料進行了準靜態(tài)和動態(tài)壓縮性能的測試和分析。結果表明:無論是動態(tài)下壓縮還是準靜態(tài)下壓縮,泡沫5%SiCp/ZL104復合材料的應力-應變曲線都呈現出典型的3個階段:線彈性段、平臺段和致密段;屈服應力對應變率很敏感,使得應變率增加時,屈服應力增加,且有應變硬化現象發(fā)生;隨著相對密度的增大,泡沫5%SiCp/ZL104復合材料的動態(tài)屈服應力和流動應力與準靜態(tài)載荷相比顯著增加。
2009, 38(10):1811-1814.
摘要:將經過熱約束變形的TA15鈦合金進行力學性能測試,獲得了工藝(溫度、應變、應變速率及冷卻方式)、性能(抗拉強度、延伸率)參數數據,利用BP人工神經網絡建立起其間的關系網絡模型。研究表明:所建立的網絡可以很好地反映出本材料的工藝-性能之間的關系并且具有一定的精度,網絡模型可以用來預測不同變形條件下TA15鈦合金的性能。
2009, 38(10):1815-1817.
摘要: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了氮摻雜改性的TiO2薄膜,用表面形貌儀、掃描電鏡和光電子能譜儀等分析薄膜的厚度、表面形貌和成分,研究了薄膜對亞甲基藍的光催化降解速率。結果表明,通過加入尿素實現了氮離子在TiO2晶格間的間隙摻雜和替位摻雜。薄膜厚度在50~200 nm之間,表面平整。氮離子摻雜使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大大提高,當氮摻雜TiO2薄膜中N/Ti原子比為0.015時,單層氮摻雜TiO2薄膜降解亞甲基藍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為2.5 h。
2009, 38(10):1818-1821.
摘要:以仲鉬酸銨和硝酸為原料通過水熱法在170 ℃下恒溫40 h獲得直徑為50~100 nm、長度大于20 μm的MoO3納米纖維。在450~650 ℃的不同溫度下對所合成的MoO3納米纖維進行氫氣還原,利用XRD和FSEM對還原樣品進行表征。結果發(fā)現,MoO3納米纖維在450 ℃的還原溫度下有MoO2形成,在600 ℃的溫度下被完全還原成粒度為0.1~2 μm的Mo粉。在還原過程中,大部分MoO3納米纖維形狀不具有繼承性,而處于自由空間的小部分單根MoO3納米纖維可以轉化成針狀Mo顆粒。
2009, 38(10):1822-1825.
摘要:A novel flame-retarded Ti14 alloy (α+Ti2Cu) was solid forged at 950 ℃ and semi-solid forged (SSF) at 1000 ℃,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olid forged allo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semi-solid forged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meanwhile,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ensile properties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does not occur during the SSF, which coarsened the grains at room temperature. Liquid Ti2Cu distributed along grain boundaries under pressure, and segregation was formed, coarsening grain boundaries and changing their microstructure; the microstructure change of grain boundaries induced the hardening effect,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decrease of plasticity at room temperature.
2009, 38(10):1826-1830.
摘要:采用機械合金化+熱壓燒結工藝制備Laves相NbCr2合金,研究球磨時間對熱壓合金晶粒尺寸及致密度的影響,探討了晶粒細化對其1100 ℃氧化行為影響的作用機制。結果表明,隨著Cr-Nb粉末球磨時間的延長,熱壓合金組織越來越致密,晶粒尺寸越來越小。當球磨時間達到100 h時,NbCr2合金的相對致密度及晶粒尺寸分別達到98.7%和35 nm。晶粒的細化有利于Cr原子擴散能力的提高,促進了Cr2O3膜的形成;但晶粒過細時,導致氧化膜內生長應力的增加,引起氧化膜的開裂、脫落,從而加劇了氧化。
姜廣宇 , 徐 績 , 趙 波 , 蔚 翠 , 朱鐵軍 , 趙新兵
2009, 38(10):1831-1834.
摘要:采用懸浮熔煉法合成了Zr1-xTixNiSn0.975Sb0.025(x = 0, 0.15, 0.25, 0.5)基Half-Heusler熱電材料,X射線衍射結果表明所制備合金為單相。相對于常規(guī)方法,懸浮熔煉顯著縮短了制備Half-Heusler合金的時間。同時研究了Ti取代及不同熱壓條件對材料熱電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ZrNiSn0.975Sb0.025合金進行A位取代可降低材料的熱導率,而不會明顯影響其熱電性能。致密度可以影響材料的熱電性能,適當的熱壓條件可以使合金的ZT值達到最大,約為0.45。
2009, 38(10):1839-1842.
摘要:研究了一級回火和燒結溫度T對摻Dy2O3燒結釹鐵硼磁體的磁性能和微觀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一級回火和燒結溫度對磁體磁性能影響顯著,尤其對矯頑力Hcj的影響。當添加2%(質量分數,下同)的Dy2O3時,一級回火可以明顯提高磁體的Hcj,但燒結溫度影響甚微;當添加5%的Dy2O3時,隨燒結溫度的提高,磁體的Hcj顯著提高,但是一級回火使Hcj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歸因于:一是Dy2O3發(fā)生置換反應生成Nd2O3顆粒影響燒結和回火制度,二是燒結溫度影響Dy原子擴散。
2009, 38(10):1843-1847.
摘要:采用熱分解法和Sol-gel法,制備了具有三明治涂層結構的Ru-Ti-Ir-Ta/Ti四元金屬氧化物鈦陽極。采用XRD和SEM方法分析了涂層的相組織結構特征,通過Tafel曲線和循環(huán)伏安曲線的測試研究并比較了涂層的電催化活性。結果表明,兩種方法制備的陽極涂層相成分都以 (Ir, Ta)O2和(Ti, Ru)O2金紅石固溶體相為主。在熱分解法制備的涂層中還存在單質金屬釕。采用Sol-gel法制備涂層,其晶粒更為細小。采用熱分解法和Sol-gel法制備的鈦陽極涂層表面形貌有明顯的不同,前者可見明顯的“泥裂狀”裂紋,后者呈碎石狀。采用Sol-gel制備的鈦陽極比熱分解法制備的鈦陽極具有更好的電催化活性和耐蝕性。
2009, 38(10):1848-1851.
摘要:以La2O3和FeCl3·6H2O為主要原料,利用鹽介質固相反應法制備了LaFeO3納米晶。用XRD、TEM分別對不同反應溫度下的產品進行了物相和形貌表征,并研究了其對三乙胺、乙醇、汽油、苯和丙酮等的敏感性能。結果表明:反應溫度為800 ℃時,產物為均相LaFeO3,粒度較均勻,平均粒徑約為40 nm;將樣品制成燒結型氣敏元件,對三乙胺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擇性,工作溫度為250 ℃時對25 μg/g三乙胺的靈敏度仍達7.9,響應、恢復時間分別僅需6和13 s。
2009, 38(10):1856-1859.
摘要:采用電子束物理氣相沉積方法(EB-PVD)成功制備了直徑為1000 mm,厚度為0.10~0.13 mm的鎳基合金薄板。利用光學顯微鏡(OM)、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測試方法,對時效熱處理前后試樣形貌、析出相組成、高溫拉伸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鎳基合金薄板材料時效熱處理后,晶粒長大,隨時效時間延長,晶粒長大速率明顯降低。在時效過程中,有細小碳化物顆粒在晶界析出,衍射花樣分析表明,碳化物為FCC結構的(Cr,Fe)23C6。時效熱處理后,鎳基合金薄板材料高溫拉伸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延伸率有一定的降低。
劉海韜 , 程海峰 , 王 軍 , 唐耿平 , 周 旺 , 鄭文偉
2009, 38(10):1860-1863.
摘要:為了找到一種能有效對陶瓷基復合材料先驅體浸漬裂解(PIP)工藝參數進行優(yōu)化的方法,提出利用束絲復合材料對二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進行表征的方案。對5種PIP工藝條件制備的束絲以及二維SiCf/SiC復合材料在不同PIP工藝條件下力學性能變化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并對采用束絲復合材料對二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表征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束絲復合材料和二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隨PIP工藝的變化規(guī)律完全相同,這是因為兩種復合材料界面、纖維損傷等特性基本相同。采用強度比對兩種復合材料力學性能一致程度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兩者一致性較好,但隨PIP工藝復雜程度的提高,兩者一致性降低。利用束絲復合材料可以對二維復合材料力學性能進行較好的表征,可對二維等實體復合材料制備工藝進行初步優(yōu)化,從而使材料工藝設計效率大為提高。
2009, 38(10):1864-1869.
摘要:γ-TiAl合金是應用前景廣泛的輕質高溫結構材料,其全片層組織性能具有明顯的各向異性。籽晶法定向凝固利用具有特定片層取向的籽晶材料使高溫α相沿<110>方向生長,獲得與生長方向平行的定向全片層組織;改變凝固路徑法則通過在凝固組織中獲得全β相生長,使最終片層組織與生長方向呈0o和45o夾角。本文綜述了兩種方法控制TiAl合金片層取向的原理及其研究進展,討論了合金成分、凝固參數對片層取向控制過程的影響。針對國內外γ-TiAl合金定向全片層組織制備的現狀,提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2009, 38(10):1870-1875.
摘要:綜述了在鎂合金加工中得到應用的大塑性變形方法,針對性地分析了不同制備工藝對合金晶粒尺寸、織構、性能的影響,提出了今后大塑性變形在鎂合金加工中的研究重點是:優(yōu)化現有加工工藝;發(fā)揮細化晶粒的作用;控制合金織構;提高合金的綜合性能。
李 萍 , 郝靜燕 , 譚家隆 , 王 清 , 董 闖 , 李 麗
2009, 38(10):1935-1838.
摘要:利用超聲脈沖聚焦法研究了溫度對直徑3 mm的 Cu58.1Zr35.9Al6塊狀非晶合金彈性性能與微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對應不同的溫度區(qū)間,彈性性能與微結構的變化可以被分成3個階段。低于玻璃轉變溫度,結構馳豫發(fā)生。低于150 ℃時,由局域、短程的結構變化而致的彈性性能變化微?。坏?50 ℃~玻璃轉變溫度,原子有足夠的條件發(fā)生中程與長程擴散,去除過剩的自由體積,發(fā)生集聚重排,因此彈性性能隨溫度的升高顯著增加。進入過冷液相區(qū),非晶基體上有Cu10Zr7相形成,且在玻璃轉變溫度附近(490 ℃)彈性指標有所降低;超過晶化起始溫度,隨溫度的升高,彈性性能繼續(xù)增加,除大量的Cu10Zr7相以外,還有少量的Cu8Zr3相生成。溫度對彈性性能與微結構的影響與自由體積的減少、原子有序度提高以及分離相的形成緊密相關。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區(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lián)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