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6).
摘要:采用銅模噴鑄法制備了0.5mm厚,15mm寬,20mm長的板狀Fe(73.6-x)Ni1Al5Ga2P9.65BxSi3C5.75(x=6.6,7.6,8.6,9.6,at%,下同)系塊體非晶合金,利用XRD、DSC和SEM,研究了樣品的內部結構、熱力學參數及形成能力.實驗結果表明:當x=8.6,9.6時,樣品則為典型的非晶合金,當x=6.6,7.6時,樣品為非晶納米晶合金;通過分析該系列合金的熱力學參數,發(fā)現Trgm、Trgl和γ均表現出變化一致的玻璃形成能力(GFA),而△Tx卻恰恰相反,說明其應用有局限性;同時還構想了非晶的團簇結構,并分析了該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表明該系列合金具有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
2008, 37(6).
摘要:研究了以SnCl2為活化試劑用N-正丁基異辛酰胺(BiOA)從Rh-Sn-CI體系中萃取Rh的性能及機制.結果表明:溶液中未添加SnCl2時,Rh幾乎不能被萃取,Rh的萃取率隨著溶液中CSh/CRh的值增大而增大,當溶液中CSn/CRh摩爾比達到6以上,CHCI濃度為3 mol·L-1時,用1.5 mol·L-1 TBP-正辛烷體系萃取Rh,經過3min的萃取平衡,Rh的萃取率可達到99%.BiOA和TBP對Rh有協同萃取效應,研究表明萃取反應是以酸性離子締合機制進行.
2008, 37(6).
摘要:XRD分析表明,(Ba1-xSrx)(Zn1/3Nb2/3)O3系統(tǒng)中生成了一定的第二相,第二相的形成與ZnO的揮發(fā)有關.隨著Sr含量的增加,晶體結構由無序的立方相向有序的贗立方相轉變.在低角度處出現了1:2超晶格衍射峰,在高角度處衍射峰展寬并右向偏移.(Ba1-xSrx)(Zn1/3Nb2/3)O3系統(tǒng)中氧八面體的畸變是相轉變形成、有序相產生、晶體結構對稱性下降及晶格常數a和c減小的根本原因.
2008, 37(6):560-564.
摘要:以電熔致密剛玉,碳化硅、瀝青等為主要原料,研究了加入納米Al2O3對Alpha-bond結合的Al2O3-SiC-C 質鐵溝澆注料性能的影響.隨著細粉預混法引入的納米Al2O3的增加,流動值相近時,澆注料加水量有所增加,常溫抗折強度和耐壓強度變化趨勢不明顯;高溫抗折強度在納米Al2O3加入量為0.5%(質量分數,下同)時最高,提高幅度為4%,但隨著加入量的繼續(xù)增加,呈降低趨勢.靜態(tài)坩堝抗渣實驗表明含納米Al2O3的澆注料,其抗渣侵蝕性沒有得到改善在加入1.0%納米Al2O3時,抗渣滲透性得到提高.引入的納米Al2O3使得材料在高溫處理后更易生成莫來石相.
張羊換 , 李保衛(wèi) , 任慧平 , 吳忠旺 , 董小平 , 王新林
2008, 37(6):941-946.
摘要:應用鑄造及快淬工藝制備了La0 7Mg0.3Co0.45Ni2.55-xCux (x=0, 0.1, 0.2, 0.3, 0.4)貯氫電極合金,研究了快淬工藝對合金微觀結構及電化學性能的影響.XRD,SEM及TEM的分析結果表明,鑄態(tài)及快淬態(tài)合金具有多相結構,包括(La,Mg)Ni3相,LaNi5相以及LaNi2相.快淬對合金的相組成沒有明顯影響,但顯著地改變了合金的相豐度.快淬還顯著地改善合金的成分均勻性,并使合金的晶粒明顯細化.電化學測試的結果表明,快淬大幅度提高合金的電化學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但使合金的放電容量和活化性能下降.快淬對合金的放電電壓特性具有明顯的影響,當淬速大于15m/s時,快淬降低合金的放電電壓,并使放電平臺的斜率明顯增大.
2008, 37(6):947-951.
摘要:研究了Zn含量對Ag925CuZn合金顯微組織和硬度的影響.結果表明:Zn顯著抑制Ag925CuZn合金鑄態(tài)組織中孔洞的形成,且在中間退火過程中使其晶粒粗化,在時效過程中形成具有與基體α-Ag成分、結構相同的浮凸狀組織.同時,高Zn含量降低Ag925CuZn合金的固溶態(tài)硬度和時效態(tài)硬度;對于低Zn含量Ag925CuZn合金,固溶退火后合理的時效溫度為200~250℃,冷變形后合理的時效溫度為150~200℃.
2008, 37(6):952-955.
摘要:采用常壓化學氣相沉積法(APCVD),以有機金屬化合物-單丁三氯化錫(C4H9SnCl3,MBTC)和三氟乙烯(CF3COOH,TFA)為前驅物和摻雜劑,以水為催化劑,在線制備了F摻雜的SnO2膜;采用XRD、SEM、橢偏儀等方法研究催化劑H2O的用量對薄膜的結構和光電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H2O可促進反應混合氣體在基板表面的熱分解反應,加速薄膜沉積速率,提高薄膜結晶性能.
劉愛輝 , 李邦盛 , 南海 , 隋艷偉 , 郭景杰 , 傅恒志
2008, 37(6):956-959.
摘要:借助SEM和差熱分析(DTA),研究了Ti48Al2Cr2Nb合金與Y2O3、ZrO2(Y2O3穩(wěn)定)、ZrO2(MgO穩(wěn)定)和鋯英砂4種陶瓷耐火材料界面反應后金屬側的顯微組織,并測定了Ti48Al2Cr2Nb合金與Y2O3、ZrO2(Y2O3穩(wěn)定)、ZrO2(MgO穩(wěn)定)和鋯英砂4種陶瓷耐火材料的初始反應溫度.結果表明,Ti48Al2Cr2Nb合金與鋯英砂反應后的顯微組織最粗大,為菊花狀,而與Y2O3反應產物最細小均勻,為顆粒狀;4種陶瓷材料對Ti48Al2Cr2Nb合金的初始反應溫度依次為:1500,1400,1380和820℃.
2008, 37(6):960-963.
摘要:SiCp/Al復合材料具有質量輕、導熱性能好、高強度、高比模量、熱膨脹系數低、耐磨損等優(yōu)點,在空間輕型反射鏡領域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SiCp/Al復合材料表面化學鍍鎳可以改善其拋光性能.本研究采用實驗和分子模擬方法探討了鍍層與SiCp/Al復合材料表面的結合機制.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鍍層的表觀形貌,結果表明,鍍層均勻致密;采用劃痕實驗測試鍍層的結合強度,其臨界載荷Lc大于100N.同時,采用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方法從理論上分析鍍層與基體的結合狀態(tài),并計算出二者的結合能為108.4 KJ·mol-1.
周增林 , 宋月清 , 崔舜 , 林晨光 , 郭志猛 , 曲選輝
2008, 37(6):964-969.
摘要:用冷坩堝磁懸浮熔煉方法制備鑄態(tài)La0.7Mg0.3(Ni0.81Co0.15Al0.04)3.4貯氫電極合金,并分別在1073、1173和1273 K溫度下熱處理8h得到不同的熱處理態(tài)合金,采用ICP-AES、三電極體系、顯微硬度測試、XRD、SEM及EDS等研究合金的Mg含量、電化學性能、顯微硬度及相應電極的表面狀態(tài).ICP-AES分析表明,合金的Mg含量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而降低.P-C-T曲線顯示隨著熱處理溫度的升高,合金放氫平臺的平臺區(qū)域先變寬后變窄,平臺壓力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平臺先變得平坦后傾斜.電化學性能測試表明,合金電極的最大放電容量先增加后減小,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先提高后有所降低;其中1173K,8h熱處理態(tài)La0.7Mg0.3(Ni0.81Co0.15Al0.04)3.4合金具有良好的綜合電化學性能,可以用作高容量電極材料.
2008, 37(6):970-974.
摘要:采用銅模噴鑄法制備了0.5mm厚,15mm寬,20mm長的板狀Fe(73.6-x)Ni1Al5Ga2P9.65BxSi3C5.75(x=6.6,7.6,8.6,9.6,at%,下同)系塊體非晶合金,利用XRD、DSC和SEM,研究了樣品的內部結構、熱力學參數及形成能力。實驗結果表明:當x=8.6,9.6時,樣品則為典型的非晶合金,當x=6.6,7.6時,樣品為非晶納米晶合金;通過分析該系列合金的熱力學參數,發(fā)現Trgm、Trgl和y均表現出變化一致的玻璃形成能力(GFA),而△足卻恰恰相反,說明其應用有局限性;同時還構想了非晶的團簇結構,并分析了該合金系的玻璃形成能力,表明該系列合金具有較大的玻璃形成能力。
2008, 37(6):975-979.
摘要:利用X射線衍射、透射電鏡、振動樣品磁強計和差熱分析研究了非晶Sm5Fe80Cu1Zr3.5Si5B3C2.5合金中α-Fe/Sm2(Fe,Si)17Cx復合納米相結構的形成過程、磁性及其晶化動力學.XRD結果表明,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Sm5Fe80Cu1Zr3.5Si5B3C2.5非晶合金先后析出軟磁相α-Fe和硬磁相Sm2(Fe,Si)17Cx;當經高溫750℃晶化退火后,經Scherrer計算得到合金中α-Fe相和Sm2(Fe,Si)17Cx的晶粒尺寸分別為65.5和22.1nm,其矯頑力增加到58.11kA/m,剩磁為0.967T.晶化動力學分析發(fā)現,這種具有較低初始晶化激活能和階段生長激活能的晶化行為是導致α-Fe相晶粒生長過于粗大和合金中α-Fe和Sm2(Fe,Si)17Cx復合納米磁體磁耦合性能較差的根本原因.
2008, 37(6):980-983.
摘要:為了預測ZrC1-xNx固溶體的性能,根據固體與分子經驗電子理論(EET),對該固溶體相進行了價電子結構分析;采用鍵距差(BLD)方法,計算了固溶體相中的最強鍵共價電子數、共價鍵電子數百分比、最強鍵鍵能、熔點等,并分別與ZrC、ZrN基體的價電子結構進行比較.結果表明,ZrC與ZrN相互溶入后,非金屬原子的雜階沒有變化,但ZrC1-xNx固溶體中Zr原子的雜階、最強鍵上共價電子數、共價鍵電子數百分比、最強鍵鍵能以及熔點均隨x值變化而變化.隨著x值的增加,Zr原子的雜階從B11上升到B13,最強鍵上共價鍵數、最強鍵鍵能、熔點逐漸下降,而共價鍵數百分比逐漸上升,表明固溶體硬度、韌性、結合能、熔點、導電性能逐漸減小,而強度卻逐漸增加.
2008, 37(6):984-988.
摘要:采用真空非自耗 真空自耗電弧熔煉的方法制備了Nb-Cr系多元合金的母合金錠;對母合金進行了1450℃,24h 1000℃,24h的熱處理;采用三點彎曲方法測試了合金的室溫斷裂韌性;進行了950℃不同時間的氧化實驗.發(fā)現熱處理后Nbss基體由樹枝晶轉變?yōu)榈容S晶,而Laves相Cr2(Nb,Ti,Hf)則由塊狀轉變?yōu)檫吔鐖A潤的棒狀;合金的室溫斷裂機制由電弧熔煉態(tài)的解理斷裂轉變?yōu)闊崽幚砗蟮臏式饫頂嗔?950℃的氧化產物為CrNbO4、HfO2、TiO2、CrNb11O29和Ti2Nb10O29.
2008, 37(6):989-994.
摘要:以微波輔助液相沉積法(MWLPD)制備用于污染物光催化降解的固定化TiO2,并與常規(guī)無微波輔助的液相沉積法所得樣品進行比較.通過XRD和SEM等手段對TiO2薄膜進行表征,發(fā)現微波輻照能夠加速納米TiO2在載體表面沉積的速度.以羅丹明B為模型污染物進行光催化實驗的結果表明,MWLPD所得樣品的光催化性能是無輻照樣品的4倍以上.MWLPD在常溫下可以得到強度可靠、光降解性能良好的固定化TiO2,實現在不適宜高溫處理的載體上(如聚氨酯泡沫)負載銳鈦型TiO2.
2008, 37(6):995-998.
摘要:采用X射線衍射分析、透射電子顯微鏡、振動樣品磁強計研究了經400℃低溫熱處理前后對Sm5Fe80Cu1Si5B3C2.5Zr<3.5>非晶合金的非晶微結構、晶化后納米復合永磁體的組織結構及磁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非晶合金直接于750℃退火后軟磁α-Fe相和硬磁Sm2(Fe,Si)17Cx相的尺寸分別為50.6和20.6nm,體積分數分別為71.1%和28.9%;而經400℃熱處理后復納米晶組織結構中α-Fe相和Sm2(Fe,Si)17Cx相的晶粒尺寸分別改變?yōu)?6.5和24.4nm,體積分數分別為76.7%和23.3%,磁交換耦合作用明顯增強.徑向分布函數計算表明,低溫熱處理優(yōu)化了非晶合金的短程有序范圍、配位數和最近鄰原子間距等微結構參數,改變了原始態(tài)非晶合金中α-Fe相和Sm2(Fe,Si)17Cx相的晶化行為,這是細化α-Fe/Sm2(Fe,Si)17Cx復合納米晶結構和提高磁耦合性能的根本原因.
2008, 37(6):999-1003.
摘要:應用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取向成像顯微技術(OIM)研究了材料初始狀態(tài)、冷軋壓下量和1100℃退火對690合金晶界特征分布(GBCD)的影響.低層錯能面心立方金屬鎳基690合金,冷軋5%后在1100℃退火5min可使低∑CSL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29)晶界比例提高到70%以上(Palumbo-Aust標準),同時形成大尺寸的晶粒團簇.低∑CSL晶界比例和這種晶粒團簇的尺寸隨冷軋壓下量的增加而下降.初始狀態(tài)的固溶或時效對690合金在1100℃再結晶退火后的晶界特征分布無明顯影響.
2008, 37(6):1004-1007.
摘要: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循環(huán)伏安、交流阻抗方法研究了CoO對稀土系貯氫合金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著活化次數的增加,放電中值電壓逐漸增大,出現第2放電平臺,使放電容量進一步提高.0.2C放電時,放電電壓和放電容量分別提高0.034V和34.5mAh·g-1;當電流密度為3000mA·g-1時,高倍率放電性能(HRD)提高17.7%.循環(huán)伏安(CV)曲線表明,隨著掃速的加快,電極的氧化、還原峰位差逐漸加大,可逆性降低,反應向Co生成的方向進行;交流阻抗(EIS)譜表明,添加CoO降低了電極接觸電阻和電荷傳遞阻抗,改善了電化學反應活性.
朱忠麗 , 陳良 , 林海 , 趙立才 , 武宇芳 , 劉景和
2008, 37(6):1008-1011.
摘要:采用提拉法生長出了四方晶系白鎢礦結構的摻鉺鎢酸釔鈉晶體[分子式為Er3 :NaY(WO4)2,簡稱Er:NYW].通過XRD分析得到晶體的晶胞參數a=b=0.5279nm,c=1.1285nm.討論了Er:NYW晶體的生長工藝,得出晶體生長的最佳工藝參數為:拉速2mm/h,轉速35r/min,冷卻速率18℃/h,最佳的軸向溫度梯度為液面上0.7~1℃/mm.測試了Er:NYW晶體的Raman光譜,討論了晶體的振動歸屬.由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可知,在1540、978、801 nm附近的吸收峰較強、較寬,有利于用半導體激光二極管泵浦.
2008, 37(6):1012-1015.
摘要:用XRD、OM研究了電磁場和表面孕育劑作用下的K417合金晶粒細化機制.結果表明:電磁攪拌能夠細化K417合金鑄件的等軸晶組織并能促使柱狀晶向等軸晶轉變、增加斷面等軸晶的比例.增加磁場強度和縮短金屬液在模殼中的靜置時間可增加斷面等軸晶的比例和減小等軸晶的平均尺寸.在模殼內表面涂孕育劑鋁酸鈷能夠細化K417合金鑄件表層的晶粒并有助于提高電磁攪拌細化晶粒的能力,通過澆注后進行50Hz、150A的雙向電磁攪拌和在模殼內表面涂孕育劑鋁酸鈷相結合方法,可得到晶粒組織細化至95μm、斷面等軸晶比例達到100%的K417高溫合金細晶鑄件.
2008, 37(6):1016-1018.
摘要:研究了Tm3 /HO3 離子共摻碲酸鹽玻璃的光譜性質,應用Judd-Ofelt理論計算了玻璃的各項光譜參數,推導了速率方程.表明3H4→3F4自發(fā)輻射躍遷幾率很小,這一躍遷發(fā)射為-自終止系統(tǒng).Tm3 離子3F4上粒子數主要來源于3H4 3H6→2323F4的交叉弛豫過程.玻璃的熒光光譜表明,隨著Ho2O3濃度的增加,Tm3 離子3F4→3H6躍遷的1.8μm發(fā)光強度降低,而HO3 離子5I7→5I8躍遷的2.0 μm發(fā)光強度迅速升高,說明Ho2O3濃度的增加,Tm3 離子和Ho3 離子間的能量轉移作用逐漸加強.
2008, 37(6):1019-1022.
摘要:研究了Al-4.0Cu-0.45Mg-0.4Ag-0.25Er合金鑄態(tài)晶界相的組成及其生長規(guī)律.結果表明:稀土Er在合金中主要以Al8Cu4Er相的形式存在,Mg和Ag固溶于α-Al.合金鑄態(tài)組織由α-Al固溶體、Al8Cu4Er相和Al2Cu相組成.Al8Cu4Er相和Al2Cu相共生于α-Al固溶體晶界,形成離異型共晶組織.凝固過程中,Al8Cu4Er相優(yōu)先依附于先共晶相α-Al形核,并且分別以枝晶生長和平面生長這2種方式有選擇的進行生長,形成α-Al、Al8Cu4Er相和Al2Cu相的三元共晶組織.
2008, 37(6):1023-1026.
摘要:采用銅輥快速凝固方法制備了Ti45Zr30Ni25和Ti50Zr25Ni25合金,并對合金作為鎳-氫二次電池負極的動力學和電化學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Ti45Zr30Ni25為非晶相合金,Ti50Zr25Ni25合金由準晶相和非晶相組成.兩合金電極的最大放電容量分別為129和132mAh/g.在240mA/g電流密度下,高倍率放電性能(HRD)分別為62.7%和63.3%.合金電極的交換電流密度分別為205.1和375.6mA/g,氫在合金中的擴散系數分別為5.4×10-11和5.8×10-11cm2·S-1.
2008, 37(6):1032-1036.
摘要:通過對噴丸處理后的定向凝同鈷基高溫合金DZ40M表面再結晶行為的研究,分析了合金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與再結晶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合金在1423K退火時,二次碳化物的析出行為在再結晶開始前出現,析出的同時伴隨再結晶的發(fā)生;合金中的二次碳化物能夠阻礙再結晶晶粒在初生碳化物附近形核,并且阻礙再結晶晶界的遷移,僅有少量遠離初生碳化物的二次碳化物由于粗化可以使再結晶晶界脫釘而繼續(xù)遷移.合金在低于1423K的溫度下退火時,二次碳化物的析出數量較多,尺寸小且間距小,可以有效地抑制合金的再結晶形核與長大.
2008, 37(6):1037-1041.
摘要:系統(tǒng)研究了Pr替代La后對La4-xPrxMgNi19(x=0~2.0)貯氫合金的相結構與電化學性能影響.結構分析表明,合金主要由Pr5Co19、Ce5Co19、CaCu5型物相組成.隨著x的增加,合金中A5B19(Pr5Co19 Ce5Co19)型物相逐漸增多,同時各物相的晶胞參數(a,c)和晶胞體積(V)均呈線性減小.電化學測試表明,隨著x的增加,合金活化性能顯著降低,合金貯氫量先增加后減少,但合金循環(huán)壽命有所提高.合金的高倍率放電性能(HRD)隨著x的增加先增加后減少,在x=1.2時有最大值(HRD900=94.77%).合金的HRD主要由合金表面的電催化活性所控制.
2008, 37(6):1042-1045.
摘要:通過外加電壓,以硅片為陽極在硝酸銀溶液中,將銀離子還原成單質銀在硅基底表面上沉積生長,在不同外加電壓下沉積得到不同形貌的銀沉積物.為了解釋電壓對銀沉積形貌的影響,通過對銀的電沉積極化曲線進行分析,發(fā)現在電沉積過程中,沉積物會受多種動力學的影響,根據不同的動力學因素,極化曲線被分成了3個區(qū)域:電化學反應動力學區(qū),擴散限制動力學區(qū),反應和擴散控制競爭的動力學區(qū).通過SEM觀察到,銀沉積物在這3個區(qū)域內會形成不同的形貌,分別為:多面體,分形和枝晶.擴散限制和非擴散限制理論(DLA)被用來對這3種形態(tài)的銀沉積物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劉芳 , 孫文儒 , 楊樹林 , 郭守仁 , 楊洪才 , 胡壯麒
2008, 37(6):1046-1050.
摘要:Al對IN718合金拉伸性能及其穩(wěn)定性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標準熱處理狀態(tài)下,Al增加合金中γ"和γ'相析出總量,提高合金室溫和680℃的抗拉伸強度,但Al抑制晶界δ相析出,促進Laves相、M7C3相和σ相等在晶界析出,惡化合金的拉伸塑性.經680℃長期時效以后,γ"和γ'相粒子長大,其中高Al合金中析出的γ"/γ'"包覆組織"的長大速率比常規(guī)合金中的γ"相小,但兩者拉伸強度下降的速度基本相同;合金晶界狀態(tài)惡化,使室溫拉伸塑性明顯降低;強化相粒子長大,合金基體的高溫強度降低,使680℃拉伸塑性升高.
2008, 37(6):1051-1055.
摘要:探討了高應變速率(動態(tài))和低溫對工業(yè)純鈦TA2拉伸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高應變速率和低溫對TA2力學性能有影響.室溫下,低應變速率1.6×10-3 s-1下,隨應變速率增加,抗拉強度變化不大,隨后略有增加,在8.0×102~1.2×103 s-1的高應變速率下,強度下降(約14%),塑性開始略有下降,隨后得到恢復,未發(fā)生脆化現象.常規(guī)應變速率下,在室溫至-196℃溫度范圍內,隨溫度降低,強度大幅增加,在-196℃時,強度增加約50%,而塑性先略有下降,隨后上升;-196℃時,升至40%,增加約48%,有增塑現象;但當較高應變速率和低溫共同作用時,TA2發(fā)生脆化,塑性明顯下降而強度增加.TA2在高應變速率、低溫條件下獨特的力學性能是與孿生和滑移變形機制是否啟動有關.
2008, 37(6):1056-1059.
摘要:采用電化學方法研究了Gd含量對ZK60系鎂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蝕行為,并用金相顯微鏡、SEM觀察了鑄態(tài)顯微組織及腐蝕形貌,對腐蝕產物進行了XRD分析.結果表明:稀土元素Gd可以細化合金晶粒,減少粗大共晶相MgZn的含量;在3.5%NaCl溶液中,腐蝕產物主要為Mg(OH)2;通過極化曲線測試,ZK60 1.6%Gd合金耐蝕性最好;在Cl-作用下,腐蝕以點蝕為主,同時會形成以第二相MgZn和Mg5Gd為陰極,α-Mg為陽極的電偶腐蝕.
2008, 37(6):1060-1064.
摘要:采用二次干燥的化學共沉積法制備出了振實密度β-Ni1/3CO1/3Mn1/3OOH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前驅體.研究了反應物濃度、聚沉劑、烘干方式和加料方式等對產物晶體結構和振實密度的影響,得到了制備高密度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軀體的最佳條件.X射線衍射分析表明:制備的Ni1/3CO1/3Mn1/3OOH為β型六方層狀結構,粒子細小,局部存在大量的晶格缺陷,反應活性較高.以此為前驅體制備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Ni1/3CO1/3Mn1/3)O2振實密度為2.67g/cm3,晶體結構屬于六方晶系,與α-NaFeO2結構類似,(003)/(104)峰強比值高達2.2,(108)峰和(110)峰分開明顯,表明該前驅體制各的正極材料層狀結構發(fā)育好,振實密度高,預示著優(yōu)良的電化學活性和高的體積比容量.
2008, 37(6):1065-1068.
摘要:用鋁熱-離心工藝在無縫鋼管內表面制備了TiC/FeNiCr金屬陶瓷涂層,利用X射線衍射、能譜分析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等手段研究了涂層的顯微結構和組織形貌,在1000℃下選用CrNiMo鋼作為對比材料,測試了涂層的抗高溫磨損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結果表明,TiC/FeNiCr涂層由α-FeNiCr、γ-FeNiCr、TiC及NiAI 4種相組成,涂層組織細小致密,無粗大枝晶,沒有微裂紋;涂層具有優(yōu)良的抗高溫氧化性能,在1000℃下氧化100h后增重小于1mg/cm2,比CrNiMo鋼的抗氧化性能提高了120多倍;涂層還具有優(yōu)異的抗高溫磨損性能,在1000℃高溫下的體積磨損率大約是CrNiMo鋼的1/7.
2008, 37(6):1069-1073.
摘要:
2008, 37(6):1074-1077.
摘要:以相同的催化涂層材料和具有不同孔密度和壁厚的圓柱形蜂窩陶瓷載體制成2顆Pd/Rh型低貴金屬三效催化劑,載體的孔密度和壁厚分別為62孔/cm2,0.165mm和93孔/cm2,0.102mm.通過發(fā)動機臺架試驗和整車轉鼓試驗研究了具有不同孔結構特性載體催化劑的催化性能.試驗結果表明,高孔密度薄壁的載體不僅明顯改善了催化劑的起燃特性和空燃比特性,而且顯著提高了對HCs的處理能力.為此建議可通過載體的改進解決歐Ⅳ等高標準車的HC排放問題,但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與NOx的排放控制平衡問題,在盡量不影響發(fā)動機動力的情況下,實現燃油經濟性和低排放.
2008, 37(6):1078-1080.
摘要:研究了雙相電觸點材料Cu-50Cr合金在700~900℃空氣中的高溫氧化行為.隨著溫度的升高合金的氧化速度加快,在700和800℃時近似遵循拋物線規(guī)律,而在900℃時則明顯偏離拋物線.合金未形成保護性的Cr2O3氧化膜,而形成了氧化物與金屬相共存的特殊氧化膜結構.這解釋了這種特殊氧化膜結構的形成原因.
2008, 37(6):1081-1084.
摘要:采用快淬法制備了(Fe1-xCox)85Si9.6Al5.4(x=0,0.05,0.10,0.15,0.20,質量分數,%)四元合金薄帶,經高能球磨獲得扁平化程度良好的微粉.球磨粉在氮氣保護下,在773 K退火30min.退火磁粉與適量環(huán)氧樹脂相混合,在30 MPa下壓制成φ19mm×φ10mm×3mm的圓環(huán)樣品,利用XRD,VSM等研究了Co添加對Fe-Si-Al微粉結構和磁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Co并不改變快淬薄帶樣品的相結構,但能顯著提高居里溫度;當x=0.15時,獲得最大的飽和磁化強度Ms真為129.8 A·m2/kg,圓環(huán)樣品在GHz頻段均顯示良好的抗電磁干擾特性,x=0.15的樣品截止頻率達到1.154GHz.
2008, 37(6):1085-1088.
摘要:采用溶膠-凝膠法合成了Li2MnSiO4/C復合正極材料,并用TG-DTA,XRD和電化學性能測試對材料進行了表征.前驅體的TG-DTA曲線表明,合成Li2MnSiO4時燒結溫度應高于500℃.XRD測試表明Li2MnSiO4具有正交結構,對應Pmn21空間群.將Li2MnSiO4/C組裝成扣式電池進行電化學測試的結果表明,600℃燒結10h所得樣品性能最好,首次放電比容量達到124.2mAh·g-1,為理論比容量的74.5%;循環(huán)30次后放電比容量為71.5mAh·g-1.
2008, 37(6):1089-1091.
摘要:將球磨后獲得的Nd2Fe14B非晶相和α-Fe納米晶直接進行冷壓制坯、真空包套、粉末熱擠壓來制備近致密的納米晶復相Nd2Fe14B/α-Fe永磁體.借助于X射線衍射(XR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振動樣品磁強計(VSM)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擠壓溫度為950℃時,不同加熱時間磁體相對密度、微觀組織和磁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隨加熱時間的延長,Nd2Fe14B及α-Fe的晶粒尺寸逐漸長大.當擠壓溫度為950℃,加熱時間為15 min時,Nd2Fe14B及α-Fe的晶粒尺寸比較細小,分別為60和80 nm,此時磁性能最好,達到Br=0.98T,Hci=305.6 kA/m和(BH)m=89.8kJ/m3.
2008, 37(6):1095-1098.
摘要:采用復合電鍍技術,通過向普通電鍍溶液中分別加入平均粒度約40nm和1~5μm Cr粉的方法,在Ni基材上制備了2種金屬Ni基納米Cr粒子彌散的Ni-Cr復合鍍層(簡稱為ENCCs Ni-Cr)和1種微米Cr粒子彌散的Ni-Cr復合鍍層(簡稱為EMCCsNi-Cr).750℃氧化對比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的Cr顆粒含量條件下,Cr顆粒尺寸的減小明顯提高了Ni-Cr復合鍍層的抗氧化性能;在相同的Cr顆粒含量條件下,Cr顆粒越細,Ni-Cr復合鍍層的氧化性能越好.
2008, 37(6):1099-1102.
摘要:研究了時效工藝對FeMnSiCrNiNbC合金形狀記憶效應、冷卻到室溫的回復應力以及Ms溫度的影響,通過SEM分析了微觀組織的變化.結果表明:在800℃時效時,與直接時效相比,10%室溫形變后時效對合金的形狀記憶效應、冷卻到室溫的回復應力以及Ms溫度提高更加顯著;形變后產生的晶體缺陷提供了NbC的形核位置,使NbC的析出速度和析出數量顯著增加,粒徑減小,因而對基體的強化效果更顯著.同時NbC粒子產生的彈性應力場也有助于應力誘發(fā)ε馬氏體轉變的可逆性.
2008, 37(6):1103-1107.
摘要:研究了真空下耐熱不銹鋼的雙頻電磁約束成形過程,建立了真空下電磁約束成形的雙感應器-熔體-屏蔽罩耦合系統(tǒng).結果表明:雙頻電磁成形中,兩感應器間距增至25mm時,預熱感應器基本不影響成形感應器中的磁場分布,但能獨立調整熔體的溫度分布,調節(jié)電磁成形系統(tǒng)的有效熱力比.屏蔽罩與成形感應器配置合適時,有效地調節(jié)成形感應器內磁場分布,使加熱區(qū)域上移,熔體的下固/液界面升高,達到電磁壓力有效作用范圍內,有利于過程的耦合;同時也避免對冷卻介質過分加熱,改善了冷卻條件.合理的有效熱力比僅是保證成形耦合的必要條件;更充分的條件是,產生最大靜壓力的液/固界面必須剛好在最大電磁壓力的作用點上.最后采用雙頻電磁約束成形方法獲得了表面質量較好的、組織定向的大寬厚比耐熱不銹鋼板狀件.
2008, 37(6):1108-1110.
摘要:XRD分析表明,(Bal-xSrx)(Zn1/3Nb2/3)O3系統(tǒng)中生成了一定的第二相,第二相的形成與ZnO的揮發(fā)有關。隨著Sr含量的增加,晶體結構由無序的立方相向有序的贗立方相轉變。在低角度處出現了1:2超晶格衍射峰,在高角度處衍射峰展寬并右向偏移。(Bal-xSrx)(Zn1/3Nb2/3)O3系統(tǒng)中氧八面體的畸變是相轉變形成、有序相產生、晶體結構對稱性下降及晶格常數a和c減小的根本原因。
2008, 37(6):1111-1113.
摘要:為了揭示鎂合金在高應變率載荷作用下容易發(fā)生變形局域化的機理,采用分離式Hopkinson桿對AZ31鎂合金進行沖擊壓縮和拉伸試驗,而后對沖擊后的試樣進行變形機制分析.分析表明:鎂合金的變形局域化區(qū)域也和鈦合金等材料中的絕熱剪切帶區(qū)域一樣由細小晶粒組成,但是這種細小晶粒不是由于動態(tài)再結晶所致,而是由大致相同的連接成線的晶體學取向的晶粒在外載荷作用下大量孿生變形造成的.
2008, 37(6):1114-1116.
摘要:研究了2種不同Ti/Zr比例的Ti/Zr-V-Mn-Ni-Cr系多元AB2型貯氫電極合金A(Ti0.7Zr0.3V0.2Mn0.4Ni0.9Cr0.5)和B(Ti0.5Zr0.5V0.2Mn0.4Ni0.9Cr0.5)的電化學放電容量與合金相結構關系.2種合金的電化學循環(huán)穩(wěn)定性都很好,但是合金A的放電容量明顯高于合金B(yǎng).2種合金均由C14 Laves相和TiNi相構成,A的主要組成相是TiNi,而B的主要組成相是C14 Laves.合金的貯氫量主要取決于TiNi相的含量,由于TiNi相的貯氫容量較低,所以該合金的貯氫容量也很低,并且由于合金B(yǎng)中TiNi相的含量低于合金A,所以B的放電容量也低于A.
2008, 37(6):1117-1123.
摘要:闡述了同軸納米電纜的制備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水熱法、溶膠-凝膠法、基于納米線法、模板法、氣相生長法、同軸靜電紡絲法等,重點介紹了同軸靜電紡絲法制備同軸納米電纜,并對未來同軸納米電纜的應用及研究方向進行了簡單介紹和展望.
2008, 37(6):1124-1128.
摘要:鋅銀蓄電池具有一系列優(yōu)異的電化學性能(比能量高、內阻小等),使其在航空航天等應用領域中始終保持重要的地位.從鋅銀蓄電池的關鍵部件--氧化銀電極的制備和應用研究現狀,根據氧化銀電極的性能直接影響電池的工作效能和壽命,提出了氧化銀電極應用中所面臨的問題:即高階電壓段、銀遷移及過氧化銀分解等,綜述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改進措施,并探討了鋅銀蓄電池中氧化銀電極的未來研究方向和發(fā)展趨勢.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區(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