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色国产精品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亚洲有码转帖,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av,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高級檢索
  • 2006年第3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選
    顯示方式: |
    • 稀土元素在光催化劑中的應用及作用機理

      2006, 35(4):505-509.

      摘要 (1568) HTML (129) PDF 0.00 Byte (17) 評論 (0) 收藏

      摘要:稀土元素具有豐富的能級,特殊的4f電子躍遷特性和光學性質,不僅能夠以離子摻雜或半導體復合的形式有效提升傳統(tǒng)TiO2光催化劑的性能,而且可以構造出多種新型的光催化劑體系。本文在歸納近年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綜述了稀土元素在光催化劑中的應用概況及研究進展,從稀土改性TiO2基光催化劑和含稀土非TiO2基新型光催化劑兩方面,探討了稀土元素在光催化劑體系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機理,并對含稀土光催化劑的設計思想、研究重點、目前效果及不足之處進行了總結和評述。

    • 大塊非晶合金的復合韌化研究進展

      2006, 35(4):510-515.

      摘要 (1324) HTML (123) PDF 0.00 Byte (12) 評論 (0) 收藏

      摘要:大塊非晶合金具有高強度(~2GPa),大的彈性極限(2%~3%)及良好的耐腐蝕性等優(yōu)異性能,但室溫塑性低限制了大塊非晶合金在工程上的實際應用。本文從大塊非晶合金變形與斷裂的微觀機制出發(fā)探討了其室溫脆性的本質,并總結了通過在大塊非晶合金基體中引入第二相(外加或原位生成)來改善其室溫塑性的復合韌化研究進展。

    • 稀土-鋯復合氧化物在汽車尾氣凈化中的應用進展

      2006, 35(4):516-520.

      摘要 (1090) HTML (127)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稀土-鋯復合氧化物在汽車尾氣凈化中有兩種重要應用:氧傳感器電解質和三效催化劑(TWC)助劑。本文簡述了稀土-鋯復合氧化物在這兩種應用中的作用機理,介紹了氧傳感器中ZrO2的稀土摻雜改性,以及CexZr1-xO2固溶體作為催化助劑的研究現狀,并對稀土-鋯復合氧化物在汽車尾氣凈化方面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 3D C/SiC復合材料在復雜環(huán)境試驗中性能演變的兩重性

      2006, 35(4):521-527.

      摘要 (1718) HTML (145) PDF 0.00 Byte (19) 評論 (0) 收藏

      摘要:用減壓化學氣相浸滲法(LPCVI)制備2組3D C/SiC復合材料,其中一組具有不同厚度的PyC界面層,另一組PyC界面層厚度一定,但經過熱處理.對C/SiC復合材料在復雜環(huán)境中性能演變的兩重性,即確定性和隨機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殘余強度及其波動性對評價材料的環(huán)境適應性和可靠性是必需的.界面層和涂層是對氧化環(huán)境最敏感的微結構控制單元.以敏感度排序,3種環(huán)境參數依次是溫度、氣氛和應力.氣氛參數的排序是氧氣、水和鹽,應力參數的排序是疲勞/蠕變,蠕變和疲勞.應力通過增加涂層裂紋及寬度從而加速復合材料的性能演變.氧化物薄膜有利于涂層裂紋封填,水能促進這種封填,然而疲勞/蠕變應力會使涂層裂紋封填失效.因此包括有氧氣、水、疲勞和蠕變的環(huán)境是所有環(huán)境中最惡劣的.為了使復合材料具有自適應性,PyC的厚度應為最優(yōu),以提高熱處理的效果;需保持適中的涂層氧化速率,以提高近表面抗氧化性.而適中的氧化速率是由溫度和氧化氣體分壓來控制的.

    • PBS人工模擬體液中纖維蛋白原對CoCrNi合金的腐蝕行為的影響

      2006, 35(4):528-532.

      摘要 (1158) HTML (128) PDF 0.00 Byte (1)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電化學測試技術研究了在PBS人工模擬體液中纖維蛋白原對CoCrNiMo和CoCrNiW合金腐蝕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CoCrNi合金具有良好的耐孔蝕性能,其鈍化電位區(qū)較寬,且電位掃描曲線滯后環(huán)面積小.用EDX能譜對試樣進行分析發(fā)現,在CoCrNi合金表面形成了Co,Cr,Ni,Mo,W等的鈍性金屬氧化物膜.纖維蛋白原在CoCrNi合金表面發(fā)生了吸附,且吸附的蛋白質分布不連續(xù).用紫外吸收法測量CoCrNiMo和CoCrNiW對纖維蛋白原的吸附量分別為10.628 μg/cm2和9.561μg/cm2.含有纖維蛋白原的PBS人工模擬體液中CoCrNi合金的腐蝕行為可用吸附理論解釋.其反應步驟為(1)氧原子吸附在合金能量較高的活性點上,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吸附氧化膜;(2)纖維蛋白原擴散到合金表面以形成絡合物的形式與氧原子構成競爭吸附;(3)形成的金屬絡合物向溶液產生電化學遷移,破壞了合金表面的鈍性氧化膜,使icorr值顯著增大,加劇了合金的腐蝕.

    • 原位反應法制備的碳化硅涂層/三維編織碳纖維的氧化性能研究

      2006, 35(4):533-537.

      摘要 (1454) HTML (132) PDF 0.00 Byte (26)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位反應法在三維編織碳纖維(原纖維)表面制得β-SiC涂層,通過XRD,SEM,等溫氧化失重和非等溫熱重分析等測試手段研究了制備方法對涂層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利用此法可得到均勻、完整,界面結合良好的涂層,涂層厚度增加,涂層/三維編織碳纖維(復合纖維)抗氧化性能增強。并對復合纖維氧化反應的機理進行了研究。

    • 無相變合金淬火熱應力演變機理的理論模型--(1)角端和邊緣淬火熱應力模型與淬火角端效應

      2006, 35(4):538-541.

      摘要 (1465) HTML (164) PDF 0.00 Byte (1) 評論 (0) 收藏

      摘要:淬火過程中率先引發(fā)塑性變形的動力是拉應力,此后拉應力和壓應力交替引發(fā)塑性變形.拉應力可以誘發(fā)壓應力的出現.在淬火試樣表層可以出現壓應力,這不同于傳統(tǒng)觀點認為淬火表層只能是拉應力的結論.淬火熱應力與溫度高低關系不大,主要由相對溫差(即溫度梯度)決定,相對溫度高的部分會趨向發(fā)展成壓應力狀態(tài),相對溫度低的部分趨向發(fā)展成拉應力狀態(tài),這是淬火和快速加熱產生熱應力、塑性變形和殘余應力的根本原因.建立了角端、邊緣兩種淬火熱應力模型,提出了淬火角端效應,即在角端拉應力率先引發(fā)塑性變形并引起溫度梯度、熱應力、塑性變形等交替衰減的現象.

    • 斜切基片上臺階流動生長的YBCO薄膜及BST/YBCO雙層薄膜

      2006, 35(4):542-545.

      摘要 (1156) HTML (143)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用脈沖激光沉積法在斜切(001)SrTiO3單晶基片上生長了c軸取向的YBa2Cu3O7-δ超導薄膜,在斜切(001)LaAlO3單晶基片上生長了Ba0.1Sr0.9TiO3/YBa2Cu3O7-δ雙層薄膜,并用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對薄膜組織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在1°~3°斜切的SrTiO3基片上生長的YBa2Cu3O7-δ薄膜,呈現臺階流動(stepflow)到三維島狀生長的轉變;而6°~15°斜切基片上生長的YBa2Cu3O7-δ薄膜為完全臺階流動生長。在1.2°斜切的LaAlO3基片上原位制備了良好異質外延生長的Ba0.1Sr0.9TiO3/YBa2Cu3O7-δ雙層薄膜。在77K,1MHz頻率和±30V直流偏壓下,測定了其電容-電壓特性,確定其介電常數、可調諧性和品質因數分別為1200,60%和133。表明該Ba0.1Sr0.9TiO3薄膜可應用于在液氮溫度下工作的可調諧微波器件。

    • MOCVD制備的Pt/C薄膜的結構與性能研究

      2006, 35(4):546-549.

      摘要 (1558) HTML (135) PDF 0.00 Byte (13) 評論 (0) 收藏

      摘要:以乙酰丙酮鉑為前驅體,采用金屬有機化合物化學氣相沉積(MOCVD)法在石英及YSZ基體上制備Pt/C薄膜,研究了Pt/C薄膜的結構和電化學性能。沉積過程中通入一定量的氧氣可以大幅降低Pt/C薄膜中的含C量,含C較高的Pt/C薄膜的XRD譜線低而寬,具有非晶態(tài)衍射特征。在500℃測量溫度下,以Pt/C薄膜為電極的YSZ氧氣濃差電池的電動勢及電流輸出高于傳統(tǒng)的Pt電極。

    • 微量Sc對Al-Cu-Li-Zr合金的微觀組織和拉伸性能的影響

      2006, 35(4):550-553.

      摘要 (1120) HTML (117)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微量Sc對Al-Cu-Li-Zr合金微觀組織和拉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添加0.1%Sc(質量分數,下同)能消除鑄態(tài)合金的枝晶組織,細化合金的晶粒。合金鑄錠在隨后的均勻化和熱加工加熱過程中,析出細小、彌散的次生Al3Sc質點,這種質點強烈地釘扎合金中的位錯和亞晶界,從而有效地抑制合金的再結晶,具有亞結構強化和直接析出強化作用。加入微量Sc后,Al-Cu-Li-Zr合金的強度大大提高,并且合金的塑性也得到明顯改善。

    • MoSi2-WSi2復合材料自蔓延熱爆合成反應熱力學

      2006, 35(4):554-558.

      摘要 (1390) HTML (157) PDF 0.00 Byte (1) 評論 (0) 收藏

      摘要:對Mo-W-Si三元體系自蔓延熱爆合成MoSi2-WSi2復合材料的反應吉布斯自由能、反應生成焓和絕熱溫度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并利用X射線衍射分析和掃描電鏡及微區(qū)成分分析(EDAX)技術對產物進行了相組成和微區(qū)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在1685 K(Si熔點)時,MoSi2和WSi2的反應生成焓最大,分別為234.645 KJ/mol和195.670 KJ/mol.當初始溫度為1685 K時,體系所有產物均完全熔融.利用自蔓延熱爆合成可制備純凈的MoSi2-WSi2復合材料.MoSi2和WSi2以固溶體(Mox,W1-x)Si2的形式存在,但每個晶粒內的成分并不均勻.

    • 純鉬微觀斷裂過程的掃描電鏡原位觀察

      2006, 35(4):559-561.

      摘要 (1276) HTML (130) PDF 0.00 Byte (2) 評論 (0) 收藏

      摘要:借助掃描電鏡(SEM)原位拉伸觀察了純鉬退火態(tài)纖維狀組織斷裂過程中裂紋萌生與擴展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對其微觀斷裂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加載初期,裂紋在與最大主應力平面成45°的位置萌生,隨后逐漸張開并鈍化;加載中期,新的裂紋在鈍化的主裂紋前方某處萌生。隨著載荷增加,裂紋呈“Z”字形相互連接;加載末期,裂紋失穩(wěn)擴展,試樣斷裂。在裂尖應力場作用下,裂紋擴展遵循鈍化-萌生-鈍化的循環(huán)方式。純鉬試樣斷裂后,沿厚度方向有明顯的頸縮,斷口表面呈薄層狀纖維撕裂,并伴有剪切唇和韌窩的出現,呈延性斷裂特征。

    • 用分子動力學模擬研究V(111)晶面的熔化機理

      2006, 35(4):562-566.

      摘要 (1126) HTML (145)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根據改進分析型嵌入原子模型(MAEAM),通過計算釩的總能量隨溫度的變化關系確定其熔點為2160±10K,與實驗值(2175K)一致。運用分子動力學方法(MD)從原子面密度函數、面結構因子、面徑向分布函數三個方面研究了V(111)晶面的預熔現象和熔化情況,發(fā)現V(111)面在800K左右開始出現預熔。

    • Ni3Al金屬間化合物自蔓延高溫合成中的顯微組織演變

      2006, 35(4):567-572.

      摘要 (1436) HTML (132)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為了研究用Ni粉和Al粉自蔓延高溫合成(SHS)Ni3Al過程中的顯微組織演變,用燃燒波淬熄法使蔓延的燃燒波自行熄滅,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及能譜儀(EDS)觀察和分析了淬熄試樣中的顯微組織,測試了燃燒溫度,并用X射線衍射(XRD)分析了合成產物的相組成.結果表明,合成反應開始于Al的熔化,從而使Ni粉粒開始部分溶解,Ni與Al原子間的互擴散導致Ni3Al反應擴散層在未溶解的Ni粉粒表面形成并逐漸增厚.該反應具有不完全性,可能是實驗中使用了較粗的Ni粉和Al粉的緣故.

    • 表面包覆鎳處理La0.67Mg0.33Ni2.5Co0.5貯氫合金電極的電化學性能

      2006, 35(4):573-576.

      摘要 (1571) HTML (136) PDF 0.00 Byte (13) 評論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表面包覆Ni-P對PuNi3型貯氫合金La0.67Mg0.33Ni2.5Co0.5電極的電化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包覆鎳處理改善了貯氫合金電極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線性極化掃描和電化學阻抗譜等分析結果表明,包覆后合金電極的極限電流密度(I1),交換電流密度(I0)以及電化學阻抗均有較好的改善,說明電荷轉移和氫的擴散能力得到提高.經25次電化學循環(huán)后的電極合金金相觀察和分析表明,包覆Ni-P處理沒有有效抑制其粉化,這與該類型貯氫合金電化學吸氫時氫化物膨脹較大有關.

    • EB-PVD熱障涂層的彈性模量和斷裂韌性研究

      2006, 35(4):577-580.

      摘要 (1636) HTML (130)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用壓痕法測量EB-PVD熱障涂層的彈性模量及斷裂韌性。發(fā)現熱障涂層的Vickers顯微硬度和彈性模量隨施壓載荷增大而減小,當載荷為2.94N時,顯微硬度和彈性模量接近穩(wěn)態(tài)值,分別為6.3GPa和172GPa;斷裂韌性平均值約為1.81MPa·m1/2。壓痕法測得陶瓷層斷裂韌性數據波動較大,其主要原因是陶瓷層顯微結構不均勻,使壓痕裂紋在涂層不同局部區(qū)域所遇到的擴展阻力不同。

    • 銪-芳香羧酸-丙烯酰胺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發(fā)光性能研究

      2006, 35(4):581-584.

      摘要 (3895) HTML (128) PDF 0.00 Byte (9) 評論 (0) 收藏

      摘要:以對甲基苯甲酸、大茴香酸、間氯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苯甲酸為第一配體,丙烯酰胺為活性配體,合成了5種新的銪芳香羧酸丙烯酰胺三元配合物。通過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紅外、紫外、熒光光譜分析和熱分析對目標配合物的組成、結構進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們的發(fā)光性能和熱性能。結果表明,5種新的活性銪三元熒光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發(fā)光性能,各芳香羧酸向銪離子傳遞光能的能力為:苯甲酸>對甲基苯甲酸>大茴香酸>間氯苯甲酸>對羥基苯甲酸,若能將這些含活性配體丙烯酰胺的銪三元熒光配合物引入高分子化合物中可望合成出鍵合型銪高分子發(fā)光材料。

    • 1,4-二氧六環(huán)預處理對鋰電極的鈍化作用

      2006, 35(4):585-588.

      摘要 (1311) HTML (128)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利用1,4-二氧六環(huán)對鋰金屬電極表面進行預處理,使之鈍化,以提高電極的界面穩(wěn)定性和充放電循環(huán)性能。結果表明:1,4-二氧六環(huán)可以在鋰金屬表面發(fā)生聚合,預先形成性能良好的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鈍化膜,提高電解液中鋰金屬電極的界面穩(wěn)定性,同時表面預處理并不會降低鋰電極的動力學性能。鋰電極的充放電循環(huán)效率測試和鋰金屬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測試表明:經過1,4-二氧六環(huán)表面預處理的鋰金屬電極與未經預處理的鋰金屬電極相比,無論是電極的充放電效率,還是由其所組成電池的放電性能與循環(huán)壽命都得到了較大提高。

    • 旋轉式室溫磁制冷機永磁磁路的設計及優(yōu)化

      2006, 35(4):589-592.

      摘要 (1346) HTML (111)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磁制冷的發(fā)展除了取決于磁工質的發(fā)展外,提供性能優(yōu)良的外磁場磁路同樣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在中空圓柱型磁場源(hollow cylindrical flux source)的基礎上,設計出適用于旋轉式室溫磁制冷機的永磁磁路。在保證工作氣隙一定磁感應強度的情況下,通過Ansys軟件進行優(yōu)化,設計出了一種工作氣隙中心平均磁感應強度≥1.75T的高場強永磁磁路。相對于未優(yōu)化的磁路,工作氣隙中心平均磁感應強度提高了20%,磁體質量降低了21%。

    • 磁控濺射ZrSiN涂層對鈦瓷結合強度的影響

      2006, 35(4):593-595.

      摘要 (1567) HTML (141) PDF 0.00 Byte (17) 評論 (0) 收藏

      摘要:探討采用射頻磁共濺射氮硅鋯(ZrSiN)涂層作為擴散阻擋層(鈦與瓷間的中間層),增強鈦/瓷結合強度的可行性。結果表明:ZrSiN是含納米結晶相ZrN和非晶相SiNx的納米復合擴散阻擋層。無ZrSiN擴散阻擋層的鈦經熱循環(huán)后表面明顯氧化,有ZrSiN擴散阻擋層處理后的鈦表面經熱循環(huán)后沒有氧化鈦,只有鋯、硅、氮和氧元素,表明ZrSiN擴散阻擋層可有效阻擋鈦在瓷燒結溫度下氧化。三點彎曲試驗表明ZrSiN涂層還可提高鈦瓷結合強度。高硅含量的ZrSiN涂層處理的鈦瓷結合強度更高,這與非晶相SiNx增多有關。

    • 碳還原法制備電解電容器用一氧化鈮粉末

      2006, 35(4):596-599.

      摘要 (1295) HTML (141) PDF 0.00 Byte (1) 評論 (0) 收藏

      摘要:一氧化鈮(NbO)具有與金屬相近的導電能力,作為陽極賦能時,與鋁、鉭、鈮等閥金屬一樣,能在陽極表面形成介電性能優(yōu)良的無定型氧化膜。研究了真空碳還原Nb2O5制備NbO的原理、工藝條件以及一氧化鈮粉末的理化性能和電性能等,參照GB/T3137-1995關于電容器用鉭粉電性能測試方法,經實測,一氧化鈮粉末具有比電容105120μF·V/g,損耗11.2%,漏電流2.5×10–4μA/μF·V,表明其濕式電性能已達到甚至優(yōu)于相應的高比容鉭粉的水平;沿用鉭電容器生產工藝,探索性地進行了小批量以NbO為陽極的電解電容器生產,其成品合格率達到77%。

    • 多步熱處理對Ti2AlC/TiAl復合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2006, 35(4):600-604.

      摘要 (1188) HTML (151)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利用放電等離子燒結(SPS)技術,原位制備了Ti2AlC/TiAl復合材料,研究了多步熱處理對Ti2AlC/TiAl顯微組織與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多步熱處理,Ti2AlC/TiAl的力學性能得到明顯改善.其中在1390℃熱處理時,彎曲強度達到957.9 MPa,斷裂韌性達到20.73 MPa·m1/2.通過多步熱處理,可以得到雙態(tài)組織和晶粒更為細小均勻的近y組織的TiAl基體,復合材料的斷裂模式轉變?yōu)榇┚Ы饫頂嗔?在熱處理過程中,Ti2AlC能夠顯著抑制TiAl基體中y晶粒和α2/y層片晶團的長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α2/y層片晶團的形成.

    • Zr基塊體非晶合金過冷液相的快速粘滯流動

      2006, 35(4):605-608.

      摘要 (1120) HTML (131)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電弧爐熔煉及銅??扈T的方法制備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塊體非晶合金材料。利用儲能和快速釋放的方法,研究了鋯基塊體非晶材料在過冷液相區(qū)的快速粘滯流動。結果表明,在過冷液相區(qū)內能夠進行快速粘滯流動變形、粘滯成型和粘滯連接;成功地制備出微型齒輪件;成型件和連接區(qū)無晶化現象;連接強度與母材處于同一水平。

    • 機械球磨與HDDR結合制備納米晶Nd12Fe82B6合金粉末及其組織特征

      2006, 35(4):609-612.

      摘要 (1275) HTML (139)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在氫氣氛中機械球磨鑄態(tài)Nd12Fe82B6(at%)合金,利用機械力驅動使之發(fā)生歧化反應,隨后進行真空脫氫-再結合處理,獲得納米晶合金粉末材料.采用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分析了歧化態(tài)合金粉末的脫氫-再結合行為.利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鏡(SEM),及透射電鏡(TEM)等測試方法,研究了球磨及脫氫-再結合過程中合金粉末的相變與微觀組織.結果表明在0.2 MPa氫氣氛中球磨20 h,可使Nd12Fe82B6合金完全歧化,形成晶粒尺寸約為8 nm的Nd2H5,Fe2B和α-Fe的納米歧化組織,并且粉末顆粒細化到0.5μm~1.0 μm.在760℃,30 min的條件下進行真空脫氫-再結合處理,獲得了平均晶粒尺寸約為30 nm的Nd2Fe14B/α-Fe納米復相Nd12Fe82B6合金粉末.

    • In對Sn-8Zn-3Bi無鉛釬料潤濕性的影響

      2006, 35(4):613-616.

      摘要 (1283) HTML (143) PDF 0.00 Byte (2) 評論 (0) 收藏

      摘要:首先采用鋪展法測試了Sn-8Zn-3Bi-(0~5)In釬料合金的鋪展性。結果表明,少量In的加入提高了釬料的潤濕性。當In含量達到0.5%時(質量分數,下同),釬料在銅基底上的鋪展面積最大。采用氣泡最大壓力法對Sn-8Zn-3Bi-(0~1.5)In釬料熔體進行了表面張力測試。加入0.5%的In大大降低了Sn-8Zn-3Bi釬料熔體的表面張力,但進一步增加In的含量導致熔體表面張力增大。最后采用潤濕平衡法對上述釬料進行了潤濕力測試。結果表明0.5%In的加入使合金的潤濕力達到最大,其原因是釬料/銅界面的界面張力減小。

    • V摻雜納米ZnFe2O4的制備及氣敏性研究

      2006, 35(4):617-620.

      摘要 (1128) HTML (136)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檸檬酸鹽熱解法制備V摻雜納米ZnFe2O4,研究了V摻雜對ZnFe2O4的物相結構、厚膜電阻特性和對苯及其衍生物蒸汽氣敏特性的影響.結果發(fā)現V摻雜ZnFe2O4的物相單一;施主摻雜劑V大大降低了厚膜元件的電阻,并隨摻雜量的增加,電阻逐漸下降;V摻雜還顯著提高其對苯及其衍生物的高溫敏感性.

    • Airslip結晶器內凝固殼形成特性分析

      2006, 35(4):621-624.

      摘要 (1220) HTML (145)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根據Airslip結晶器的傳熱特性,建立了凝固殼厚度和臨界凝固殼厚度的數學模型。理論分析和實驗結果表明,凝固殼厚度與鑄造速度的乘積為常數,鑄造速度增大,凝固殼厚度減小,鑄錠表面質量提高;鑄造速度的波動引起凝固殼厚度的波動,降低了鑄錠的表面質量;鑄錠直徑和鑄造速度的乘積也為常數,鑄錠直徑增大,鑄造速度相應減小。

    • "犧牲"陽極法合成乙醇鉭研究

      2006, 35(4):625-628.

      摘要 (1366) HTML (130) PDF 0.00 Byte (1) 評論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犧牲"陽極法電化學合成乙醇鉭過程中,添加劑種類與濃度、電解液溫度、陰陽極極距和電流密度的影響.選取最佳合成條件為四甲基氯化銨0.04 mol/L,溫度為電解液的沸騰溫度,極距約2 cm,電流密度220 A/m2.電合成的混合液經常壓蒸餾和減壓蒸餾,得到產品用紅外光譜、拉曼光譜和元素分析進行表征,確定了產品為乙醇鉭.電合成的電流效率大于95%,產品蒸餾時鉭的直收率82.8%.

    • KF-KCl熔體中電沉積TiB2鍍層

      2006, 35(4):629-633.

      摘要 (1481) HTML (106) PDF 0.00 Byte (5) 評論 (0) 收藏

      摘要:在鋁工業(yè)中TiB2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陰極內襯取代材料.本研究首先通過熱力學分析驗證了在Ti-B-C體系生成TiB2的可能性,然后在K2TiF6和KBF4作為活性物質的KF-KCl熔體中以石墨為基體通過直流電沉積(CCP)和周期斷開電流電沉積(PIC)技術制備了TiB2鍍層,并且研究了電流密度和電鍍技術對鍍層表面平整度、致密度和晶粒尺寸的影響.結果表明,當電流密度為0.8 A/cm2時,能夠得到厚度均勻且和基體具有良好附著的TiB2鍍層;和CCP相比,采用PIC技術制備的TiB2鍍層表面平整度和致密度都得到明顯改善,并且晶粒也更為細小.XRD分析表明鍍層由相對純凈的TiB2組成,并且鍍層擇優(yōu)取向均為(001)面,這和二維晶核理論的預測相吻合.

    • 用GA-BP算法研究超音速電弧噴涂JCW-S-AM涂層顯微硬度與工藝參數間的關系

      2006, 35(4):634-637.

      摘要 (1410) HTML (144) PDF 0.00 Byte (13)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超音速電弧噴涂設備在不同工藝參數條件下制備JCW-S-AM涂層,利用顯微硬度計測定各種涂層的顯微硬度。根據測試結果,運用GA-BP算法構建涂層顯微硬度與噴涂電壓、噴涂電流的關系模型并進行工藝參數優(yōu)化。研究結果表明:噴涂電壓和噴涂電流對涂層顯微硬度均有影響,呈現非線性規(guī)律,并且電壓和電流之間存在交互作用;通過遺傳算法優(yōu)化,獲得的最佳噴涂工藝參數為:噴涂電壓29V,電流200A。此時JCW-S-AM涂層顯微硬度最大。

    • 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電鑄自支撐金剛石-鎳復合膜沉積結果

      2006, 35(4):638-641.

      摘要 (1293) HTML (144) PDF 0.00 Byte (8) 評論 (0) 收藏

      摘要: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了電鑄自支撐金剛石-鎳復合膜中金剛石顆粒的含量、復合膜的厚度和表面微觀形貌。結果表明,當陰極電流密度小于1.0A/dm2時,復合膜的表面均勻,無鎳瘤;復合膜的沉積速率約為14μm/h。其預測的沉積結果與實際樣品測量值接近,相對誤差小于9.9%。人工神經網絡能夠充分體現電鍍工藝參數與沉積結果之間的非線性關系和隱含關系,訓練精度較高,具有較高的預測能力。

    • 7075高強度鋁合金鍛造晶粒細化原理的數值仿真研究

      2006, 35(4):642-646.

      摘要 (1275) HTML (120)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考慮熱機耦合效應的剛塑性有限元方法,對正方體形7075鋁合金的鍛造過程和晶粒細化過程進行了數值模擬,所采用的晶粒細化模型為Yada模型。結果表明,鍛件內的應力、應變、應變速率、溫度分布不均,模型中心區(qū)域為易變形區(qū),4個縱向棱邊區(qū)和以上下接觸表面為底面的接觸錐形區(qū)為難變形區(qū)。細化首先開始于易變形區(qū),再相繼擴展到縱向棱邊區(qū)和接觸錐形區(qū)。應變速率和溫度是決定晶粒尺寸的主要因素。增加應變速率,可使晶粒尺寸變小,但高應變速率使得鍛件升溫;而溫度升高,使得晶粒尺寸長大。有利于晶粒細化的鍛造工藝條件為:溫度350℃~400℃,應變速率70s-1~100s-1,道次壓縮比20%~25%。討論了Yada模型的局限性,指明了它的適用范圍。

    • 氧化薄膜對鋯-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響

      2006, 35(4):647-650.

      摘要 (1164) HTML (108)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為了研究氧化薄膜對Zr-4合金表面性能的影響,對樣品分別進行了350℃和400℃各10min,15min,20min和25min氧化。結果發(fā)現,不同條件下氧化生成的樣品表面呈現不同的顏色。小角掠射X射線衍射分析(GAXRD)表明,生成的氧化物為非化學計量的六方相氧化鋯。樣品在0.5mol/L的H2SO4溶液中進行電化學試驗發(fā)現,氧化后樣品的耐電化學腐蝕性能有所提高。而用納米壓痕儀試驗的結果表明,氧化后樣品有較高的納米硬度和較低的彈性模量,意味著氧化后樣品可能有更好的耐磨性。400℃氧化樣品對合金性能的提高優(yōu)于350℃氧化樣品。

    • 光亮劑對化學鍍鎳層性能及結構的影響

      2006, 35(4):651-654.

      摘要 (1175) HTML (133) PDF 0.00 Byte (8) 評論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酸性化學鍍鎳溶液的貴金屬離子、重金屬離子光亮劑對鍍層硬度、結合力、孔隙率以及耐蝕性的影響,并通過AFM,XRD和XPS,分析光亮劑對鍍層組織結構的影響。結果表明:貴金屬離子光亮劑能明顯提高EN鍍層的耐蝕性,而重金屬離子光亮劑降低了EN鍍層的耐蝕性;兩種光亮劑都能降低鍍層的表面粗糙度,使構成鍍層胞狀物變小,并使鍍層的非晶結構更加明顯,鍍態(tài)鍍層表面Ni以Ni原子和Ni2+離子形式存在,P以負價離子和PO43-離子的形式存在,光亮劑的加入利于鍍層表面形成磷酸鎳的保護膜。

    • 釔對Ti-23Al-25Nb合金熱處理組織及性能的影響

      2006, 35(4):655-658.

      摘要 (1155) HTML (131)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DTA分析Ti-23Al-25Nb合金和Ti-23Al-25Nb-0.36Y合金的相變特征,并根據DTA曲線特征制定熱處理工藝,用SEM,XRD分析熱處理后合金試樣的顯微組織及相組成,用TEM分析原始組織中釔的存在形式,用Instron-5569萬能材料試驗機進行室溫壓縮試驗。結果表明,釔在原始組織中以Y2O3形式存在;釔沒有改變Ti-23Al-25Nb合金的相變溫度;加入釔后,在1320℃淬火,B2相晶粒比較粗大,隨著淬火溫度的降低,O相增加,并且O相板條變細而雜亂,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塑性和抗蠕變性能;加入釔后,合金強度提高,原因是第二相粒子Y2O3彌散強化的結果。

    • 抗菌功能性鋁基材料的制備及表征

      2006, 35(4):659-661.

      摘要 (1149) HTML (141)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通過交流電沉積的方法在鋁陽極氧化膜的孔內沉積金屬銅,制備了鋁基抗菌功能性材料;測試了沉積銅的鋁陽極氧化膜的抗菌性能。結果表明:電沉積銅的鋁陽極氧化膜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糞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5%。透射電子顯微鏡表征了銅在氧化膜孔內的沉積形貌,銅在鋁陽極氧化膜孔內呈連續(xù)的線狀形貌,直徑為25nm。

    • 納米級氧化銦錫復合粉體的制備及其性能

      2006, 35(4):662-664.

      摘要 (1517) HTML (125)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采用化學共沉淀法制備納米級氧化銦錫復合粉體前驅物,煅燒得到納米級氧化銦錫(ITO)復合粉體,用TG-DTA,XRD,TEM,ICP-AES,XRF和BET研究了納米級ITO復合粉體的性能。前驅物銦錫氫氧化物的分解溫度為291.5℃,300℃下燒結即可得到立方結構的ITO結晶粉體,Sn嵌入到In2O3晶格中,形成單相的ITO固溶體顆粒。隨著溫度的升高,ITO固溶體顆粒結晶更完全,晶粒長大。前驅物銦錫氫氧化物分別在600℃,800℃和900℃煅燒4h得到粒度均勻、分散性好、粒徑為20nm~30nm的類球形ITO復合粉體。600℃煅燒得到的ITO復合粉體的純度為99.995%,配比為In2O3:90.045%,SnO2:9.955%,比表面積為50.88m2/g。該粉體燒結活性高,將該粉體用簡單的燒結工藝在1000℃燒制的ITO靶材相對理論密度達到99.25%。

    • 先驅體轉化法制備連續(xù)SiC(OAl)纖維

      2006, 35(4):665-668.

      摘要 (1418) HTML (139) PDF 0.00 Byte (0) 評論 (0) 收藏

      摘要:先驅體聚鋁碳硅烷經熔融紡絲、空氣預氧化處理、1300℃燒成制得連續(xù)的含有少量鋁和較多氧的SiC(OAl)纖維,即KD-A纖維。通過元素分析、拉伸強度測試及SEM,AFM,HRTEM,XRD等分析對纖維進行了表征。結果表明:連續(xù)KD-A纖維是非晶型的含鋁SiC纖維,直徑為12μm~14μm,具有較高的抗拉伸強度(2.6GPa)和彈性模量(210GPa),其耐高溫和抗氧化性能明顯優(yōu)于Nicalon纖維,達到了Hi-Nicalon纖維的水平。

    • 電磁鑄造法制備的(Al2O3+Al3Zr)p/A359復合材料的磨損行為

      2006, 35(4):669-672.

      摘要 (1205) HTML (144) PDF 0.00 Byte (12) 評論 (0) 收藏

      摘要:利用A359-Zr(CO3)2體系原位反應合成法制備(Al2O3+Al3Zr)p/A359顆粒增強鋁基復合材料,在制備過程中施加低頻交變電磁場進行攪拌以提高復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干滑動摩擦磨損試驗表明復合材料的耐摩擦性比純基體合金明顯提高,施加電磁攪拌后復合材料的耐摩擦性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較大載荷下的耐摩擦性大幅提高,從輕微磨損到急劇磨損的臨界轉變載荷由58.8 N提高到78.8 N.磨損表面的SEM分析顯示純基體合金為粘著磨損和剝層磨損,復合材料的磨損為以磨粒磨損為主和少量的剝層磨損,施加電磁攪拌后的復合材料為純磨粒磨損.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刊期瀏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