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4).
摘要:1986年發(fā)現(xiàn)高溫超導電性(HTS):BednorzandMüller發(fā)現(xiàn)鑭鋇銅氧化合物;1987年發(fā)現(xiàn)超導轉變溫度為93K的釔鋇銅氧高溫超導(HTS)化合物;1988年發(fā)現(xiàn)超導轉變溫度為110K的鉍鍶鈣銅氧高溫超導(HTS)化合物;首次制出HTS薄膜;1989年發(fā)現(xiàn)超導轉變溫度為125K的鉈鋇鈣銅氧高溫超導(HTS)化合物;首次制出BSCCO/AgHTS超導線;1990年首次繞制HTS超導線圈;10m長BSCCO/AgHTS超導線制作成功;首次演示HTS超導直流馬達;1991年HTS超導直流馬達輸出功率達到0.03hp;1992年首次演示…
2002(4).
摘要:具有光催化性能的TiO2成膜技術研究非?;钴S,日本近幾大學伊藤征司郎研制了用二步電解法就可在鈦板上直接形成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膜的新技術。具體工藝操作是將鈦板在1.5MH2SO4-0.3H3PO4-0.3MH2O2混合液中,首先進行1次陽極氧化。其電解電流密度為3.0A/dm2的直流電;電解電壓升到200V后保持這個值;浴溫度為300K;整個電解時間為30min。得到了表面失去金屬光澤、成均勻濃灰色、膜厚為5.5μm的TiO2膜。但其膜卻不具有光催化活性。這是由于在TiO2微粒中存在著Ti3+離子,而Ti3+離子具…
2002(4).
摘要:為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現(xiàn)將由本社負責編輯出版的部分書刊公布如下,若有需者,請與本刊聯(lián)系。1.1980年以來《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精裝合訂本,定價:雜志定價+20元/冊;2.《難熔金屬科學與工程———全國難熔金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5屆30元/冊,第7屆60元/冊,第8屆60元/冊,第9屆60元/冊);3.《鈦科學與工程———第6屆全國鈦及鈦合金學術研討會文集》(1~3卷),定價:90元/套;4.《第5屆國際鈦會譯文選》,定價:30元;5.《第2屆中俄雙邊新材料新工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定價:6…
2002(4).
摘要:固體電解電容器由帶有鉭絲的多孔鉭燒結體(陽極)和在多孔燒結體上形成的Ta2O5非晶層組成。多孔體由諸如MnO2的陰極材料填充并與陰極導線相接,然后用環(huán)氧樹脂密封。40多年的研究表明,鉭最適于制作固體電解電容器。鈮的化學性能和某些物理性能與鉭類似,人們總認為鈮可以替代鉭,但由于鈮的氧化物介電常數(shù)比鉭的高故這種認識又曾一度被否定。鈮電容器的生產(chǎn)始于20世紀50年代的前蘇聯(lián),然而落后的生產(chǎn)工藝使生產(chǎn)的Nb粉形貌不理想,純度低,特征表面積小。因此阻礙了作為電解電容器材料的廣泛使用。要使鈮粉適于生產(chǎn)固體電解電容…
2002(4).
摘要:《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經(jīng)國家科委批準,1984年創(chuàng)刊,公開發(fā)行(刊號ISSN1003-5249/CN11-1835/06),本刊以文摘、簡介及題錄形式報道國內(nèi)公開發(fā)行的有關無機分析化學的期刊300余種及各種會議論文集、新標準、新書目等,年收錄文獻3000篇左右,欄目分為:一般問題、重量法與滴定法、法度法、電化學分析、光譜分析、色譜分析、物相分析、氣體分析、活化分析、質譜分析、分離方法、貴金屬分析專欄等12大類。為便于讀者檢索,每期附有按被檢測元素及陰離子編排的索引。讀者對象:冶金、有色金屬、地質…
2002(4).
摘要:Abimonthlyscientificjournalcoveringthefollowingtopics:physico-chemicalprinciplesofmaterialsdevelopmentmaterialsforaerospaceengineeringmaterialsforelectronicsmaterialsforquantumelectronicsmaterialsforatomicandnuclearpowerengineeringmaterialsforensuringhumanlifeactivitymaterialsforgeneralpurposenew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iesmethodsofmeasurementsandmetrologicalissuesrelatedtonewmaterialsenvironmentalproblemsofmaterialsscienceContentsV.V.Stolyarov,R.Z.ValievStudyanduseofnanostructurea…
2002(4):241-245.
摘要:簡述了目前金屬和合金計算機模擬研究中采用的相圖計算技術,第一原理方法和埋入原子勢方法,并給出了這些方法應用于Ti2AlNb基合金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
2002(4):246-251.
摘要:綜述了牙科用鈦及鈦合金開發(fā)、物理力學性能、鈦合金烤瓷、成形技術、設備及表面處理等方面的研究現(xiàn)狀,指出了目前該類材料存在的問題及努力的方向。
2002(4):252-256.
摘要:Mg-Ni合金作為大容量貯氫電極材料有很好的應用前景,但其電容量衰退快,壽命短,限制了目前的進一步開發(fā)應用,本文分析了影響貯氫合金電極放電性能的因素,綜述了提高貯氫合金電極綜合電化學性能的各種可行性方法。
2002(4):257-260.
摘要:在440℃經(jīng)多向鍛造加工成7075鋁合金鍛件。研究了鍛件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隨退火溫度和T73回火的變化,TEM和SEM用于分析鍛件的晶粒和第二相形態(tài)。多向和大變形鍛造產(chǎn)生平均晶粒尺寸1.8μm的完全再結晶組織。390℃-450℃退火使晶粒長大到3μm,但位錯和第二相分布沒有明顯改變,這時鍛件展現(xiàn)出較低強度和較高延性。T73回火使鍛件屈服強度和拉伸強度分別提高280%和210%,而延性同退火樣相比并無明顯下降,斷裂韌性達到51MPam^1/2,可以認為這是沉淀強化的貢獻。
2002(4):261-265.
摘要:研究了氧化膜的微觀組織結構,研究結果表明,對采用不同熱處理的兩種新鋯合金,無論從內(nèi)到外,氧化膜結構均極為相似;不同熱處理對氧化膜結構影響在于是否有第二相易于嵌入ZrO2中,累計退火參數(shù)值越高,嵌入可能性大;該嵌入的沉淀相促進氧化膜化膜從其它結構到單斜結構的轉變,殘留于原金屬晶界處的第二相促使晶界開裂??拷趸そ饘倩w氧化膜內(nèi)表面觀察表明,氧化膜生長是不均勻的,呈菜花狀;腐蝕速率越高,菜花尺寸越大,凸起越嚴重。本研究說明,采用低溫加工工藝獲得尺寸較小的沉淀相是合金耐蝕性能改善的基本途徑。
2002(4):266-269.
摘要:研究了TiC粒子增強的鈦基復合材料的室溫軸向高周疲勞性能。測試Kt=1的試樣時采用的試驗頻率為76Hz,R=0.06和R=-1時,復合材料的室溫疲勞強度分別為594MPa和494MPa。試驗結果表明TiC粒子增強的鈦基復合材料的室溫高周疲勞性能與細晶組織的Ti-6Al-4V和IMI834的相當。復合材料內(nèi)含有較細小的薄片狀組織,這種組織為α β相互相交錯構成,這種細小的α β相間的層狀組織對于阻止疲勞裂紋的擴展和提高疲勞裂紋的擴展壽命有重要作用。退火后的復合材料疲勞裂紋擴展區(qū)規(guī)則且較寬廣,從而也使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疲勞強度,疲勞裂紋擴展壽命延長。
2002(4):270-273.
摘要:研究了HF溶液預處理工藝對ZrCr0.7Ni1.3合金電化學性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結果表明:在HF溶液處理過程中,合金組成相之間的微電池腐蝕效應促進了裂紋萌生,擴展和比表面積的增大,從而改善了合金的電化學性能。合金表面形貌和成分變化等因素對合金電化學性能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002(4):274-278.
摘要:采用電化學測試技術研究了離子注氮對SUS316L不銹鋼,Co-Cr合金,工業(yè)純鈦和Ti-6Al-4V植入合金在Hank’s人工模擬體液中腐蝕行為的影響。腐蝕電位和極化曲線的測量結果表明,注氮使4種植入金屬材料的腐蝕電位正移,鈍化電位區(qū)間擴大,耐蝕性明顯提高。注氮的工業(yè)純鈦和Ti-6Al-4V合金的耐蝕性最佳,其鈍化區(qū)拓寬為4V以上。通過AES分析發(fā)現(xiàn),離子注氮后鈦及其合金表面形成的氮化鈦膜層及彌散的氮化鈦析出相的化學效應,使基體電化學性能得到提高。注氮的Co-Cr合金的耐蝕性略優(yōu)于SUS316L不銹鋼。Co-Cr合金表面形成的鈷氮化合物相對基體起到保護作用,降低了腐蝕速率。SUS316L不銹鋼表面形成鐵和鉻氮化合物膜,有效地阻止了Cr^3 的水解,且氮離子注入促進Fe3O4的產(chǎn)生,提高了耐腐蝕性能。
2002(4):279-282.
摘要:通過建立熱力學可能反應模型,分別計算了SCS-6 SiC長纖維增強Ti3Al和TiAl金屬間化合物基復合材料界面反應的Gibbs函數(shù)變值△rG,并用△rG判據(jù)推測了界面反應產(chǎn)物并與透射電鏡實驗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表明,由于TiAl中原子結合力較強,因而SCS-6 SiC/TiAl復合材料的界面反應較輕。所研究的2種復合材料界面反應的二元反應產(chǎn)物為TiC,Ti5Si3和Ti3Si,Ti-Si相圖中的其它二元硅化物不可能形成。
2002(4):283-286.
摘要:采用人工植入Al2O3夾雜的試樣,通過SEM下的原位試驗,動態(tài)跟蹤及分析了拉-拉疲勞載荷下P/M Rene95合金中表面或近表面夾雜物的微觀行為。結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夾雜物的尺度范圍內(nèi),載荷波形對夾雜物的微觀力學行為有很大影響。在三角波加載條件下,雖然夾雜物/基體界面更易萌生裂紋,但表面或近表面夾雜物對試樣的斷裂影響較?。辉谡也ㄝd荷條件下,疲勞裂紋的萌生、擴展及試樣的斷裂均與表面或近表面夾雜物的基本特性有關。而且,降低正弦波加載時的應力幅值可大大提高夾雜物/基體界面疲勞裂紋的萌生壽命。
2002(4):287-290.
摘要:用機械合金化法制備了Mn15Bi34Te51和La15Bi34Te51合金,XRD分析表明Mn15Bi34Te51和La15Bi34Te51分別在真空球磨150h和100h后實現(xiàn)合金化,La15Bi34Te51在真空球磨150h后形成了納米結構的合金,鑭原子的加入有助于Bi2Te3基合金的晶粒細化及非晶化。對La15Bi34Te51合金的XRD結構分析表明鑭原子有可能進入了Bi2Te3層狀結構的Te-Te原子層間。La15Bi34Te51合金Seebeck系數(shù)的測量表明當晶粒尺寸減小到納米尺寸時,載流子散射機制有可能發(fā)生改變,導致了Seebeck系數(shù)的大幅上升。
2002(4):291-294.
摘要:采用水熱法合成了多種摻雜CeO2納米粉,并研究其燒結性能,發(fā)現(xiàn)不同類型的金屬氧化物摻雜對CeO2納米粉的燒結性能有不同的影響。CdO有助于CeO2的燒結生長,而Al2O3,ZrO2則阻礙CeO2的燒結生長;MgO,CaO,SrO,BaO在較低溫度下阻礙CeO2的燒結生長,在較高溫度下則反而有助于CeO2的燒結生長,同時結晶析出雜質相。
2002(4):295-298.
摘要:對TiAl合金渦輪的立式離心熔模陶瓷型殼精密鑄造進行了研究,合金熔配設備為水冷銅坩堝真空感應熔化爐。首先研究了TiAl合金鑄造時的尺寸收縮問題,結果表明1600℃澆注時,合金的收縮率為1.32%,隨著澆注溫度的提高凝固收縮率顯著提高。從合金熔體立式離心力場下充型模式方面考慮,渦輪澆注工藝應采用類似于重力充型的底注式較好。TiAl合金渦輪離心澆注內(nèi)部組織致密、無氣孔,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欠澆缺陷,迎流面充型較弱??梢詮奶岣唠x心轉速和澆注溫度兩方面解決欠澆缺陷,但離心轉速提高帶來的安全隱患以及提高澆注溫度帶來的粘砂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
2002(4):299-302.
摘要:通過Ti-Ti活性焊粒部分液相瞬間連接工藝,實現(xiàn)了高純Al2O3陶瓷和可伐合金(Kovar)的氣密性連接。結果表明焊縫區(qū)呈現(xiàn)明顯的“三明治”夾層結構,兩側主要為Ti2Ni金屬間化合物層,中間為較厚的Ti固溶體層。接頭強度最初隨保溫時間延長增加,但與焊接溫度之間沒有明顯的單調(diào)關系。
2002(4):303-307.
摘要:研究了WC-8%Co硬質合金的粉末注射成形工藝,考查了不同氣氛和脫脂方法對脫脂坯碳含量的影響及燒結溫度、保溫時間對合金強度的影響,以及固體粉末裝載量對產(chǎn)品尺寸精度及保形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溶劑脫脂+75%N2/25%H2混合氣體熱脫脂工藝,不僅能大幅度提高脫脂速率,而且有利于合金碳含量的控制。提高試樣固體粉末裝載率有利于提高制品密度和尺寸精度。在1460℃燒結,保溫2h,PIM硬質合金試樣的抗彎強度、硬度、密度分別達到2480MPa,HRA900MPa,和14.72g.cm-3;燒結后制品保形性良好,尺寸偏差為±0.02mm;斷口檢查和金相檢驗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明顯缺陷,合金組織均勻;平均晶粒度為2μm,孔隙度為A02B00,無石墨夾雜和η相出現(xiàn)。
2002(4):308-311.
摘要:采用微弧氧化對鈦合金表面改性,討論在不同條件下微弧氧化膜的形貌、結構和成份。結果表明,在鈦合金表面得到一層金紅石型TiO2和銳鈦礦型TiO2的多孔氧化膜,且在膜中可以滲入鈣,磷離子。膜層中的元素呈階梯分布,外層的Ca,P含量較大,Ca/P含量隨溶液中Ca/P含量近似呈線性增強。在確定的電解液下表面孔隙率基本不變,但孔洞大小隨反應電壓的增加而增加;膜的生長速率隨反應時間的延長呈先快后慢變化。這種含有Ca,P成份的多孔表層結構有利于骨細胞的吸附和結合。
2002(4):312-314.
摘要:用水熱晶化法制備了Ceo2納米晶。X射線衍射(XRD)分析表明,所合成的CeO2納米晶屬于立方晶系,空間群為O^5H-FM3M。透射電鏡(TEM)分析表明,CeO2納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徑小于100nm。實驗發(fā)現(xiàn),水熱處理溫度升高,CeO2粒子中含水量減少。CeO2納米晶的相對密度隨水熱處理溫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大。
2002(4):315-318.
摘要:在研究了貴金屬Pd和離子Pd2+催化劑對納米結構厚膜材料氣敏特性的影響之后,提出了納米催化效應的見解。認為將微量Pd2+的水溶液加入到納米晶SnO2-x粉體中,可使Pd2+離子均勻地分布。所形成的PdO1-x納米晶,能更均勻地存在于納米結構厚膜材料載體中,有望對可燃性氣體起到最有效的納米催化作用。實驗結果表明當Pd2+離子最佳的引入量為1.04mol%時,對3000×10-6甲烷的靈敏度可達9~11。
2002(4):319-319.
摘要:選取平均粒度為2.0μm的W粉末,小于48μm的羰基Ni粉末和小于74μm的羰基Fe粉末,純度大于99%。按照90W-7Ni-3Fe配成合金粉末。先期投入49%Ni,21%Fe以及30%的W粉末(均質量分數(shù))球磨8h后,再加入余量的W粉末球磨至22h,球料比為4∶1,停機后在真空中干燥。利用冷等靜壓成型得到7mm×60mm的試樣棒。將試樣棒埋在Al2O3粉中,置于空氣燒結爐中加熱至450℃,經(jīng)過30min的保溫預氧化后,再經(jīng)不同溫度在氨分解的氫氣氛(低于-20℃的露點)中燒結,最后以50℃/min的速率冷卻到室溫,為進一…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yún)^(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lián)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