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6).
摘要:當前微電子元件裝置和計算機部件都正朝小型化發(fā)展,并已降低到亞微米級尺寸。根據(jù)這種情況,特別需要納米級的金屬材料,為此美國華盛頓洲海軍研究試驗室研究出通過熱分解非晶硅基體表面上的四-(三氟化磷化氫)-Pt初級粒子方法生產(chǎn)出<20 nm厚、700 nm
1993(6).
摘要:報導了TC1,TC4,TC6,TC10,TC11 5種牌號鈦合金化學分析標準試樣的研制工藝。標樣包括的成份有Al,V,Mo,Zr,Si,Fe,Cu,Mn,Sn,Cr 10種合金成份和Fe,Si,C,N 4種雜質成份。
1993(6).
摘要:目前,用N_2和Ti作原料燃燒合成TiN時,必須使用高壓氮氣,但這時TiN的轉換率很低。為此日美兩國合作研究了在氮氣壓力很小條件下的燃燒合成方法,這種方法降低了反應的發(fā)熱量和溫度,防止了宏觀性熔化,使N_2易進入原料鈦,合成反應可慢慢地滲入原料內(nèi)部,從而提高了TiN的轉換率。
1993(6).
摘要:介紹了俄羅斯鈦工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及其主要鈦合金的品種、規(guī)格、性能。
1993(6).
摘要:地殼中貯藏量占第四位的鈦是結構金屬中最現(xiàn)代化的一種,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使工程技術人員對傳統(tǒng)金屬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后連最好的合金鋼也不夠理想了。目前,美國的鈦產(chǎn)品大約有3/4用于航天工業(yè)。F-15型戰(zhàn)斗機重量大約1/3是鈦,B-ⅠB型轟炸機,鈦占重
1993(6).
摘要:今天,鎢消費的主要領域仍然是:硬質合金(55%)、鋼的添加劑(27%),鎢及其合金(13%),鎢化合物(5%)。此消費現(xiàn)狀與50年前相比沒有大的變化。僅僅是由于發(fā)展了新的合金和開發(fā)了增韌技術而使市場需求上升。下面根據(jù)其消費領域簡述一下鎢及其合金的開發(fā)應用現(xiàn)狀。
1993(6).
摘要:用高壓透射電鏡研究了Ti-54wt%Ni形狀記憶合金B(yǎng)2相的選區(qū)電子衍射花樣中的漫散射條紋。動態(tài)加熱觀察表明漫散射條紋與B2相的晶格的不穩(wěn)定性有關。傾斜樣品觀察表明漫散射條紋來自穿過基本倒易陣點的倒易壁。對不同晶帶軸的衍射花樣中的漫散射條紋的分析表明,花樣中的漫散射條紋通常有三個方向,條紋互相交叉形成網(wǎng)絡,每根條紋都由幾段組成。提出漫散射條紋是由穿過基本倒易陣點且位于{112}倒易平面上的尺度有限的倒易壁形成的。用波矢位于{112}倒易平面上的橫向聲學聲子波對電子的散射,討論了倒易壁的形成和分布以及花樣中
1993(6).
摘要:由于TiAl塑性較低,用傳統(tǒng)的鑄錠冶金法(IM)加工比較困難,囚此采用了一種新的生產(chǎn)方法,即等離子噴涂法(PS)。在這篇文章中,介紹了用PS法生產(chǎn)的Ti-6Al-4V合金箔材和Ti-14Al-21Nb TiAl箔材,并討論了有關問題。
1993(6).
摘要:研究了時效析出相對8090鋁鋰合金回復與再結晶的影響。透射電鏡觀察表明320℃/8 h時效的試樣在350℃溫軋后形成的是有殘余位錯存在的位錯胞結構,而450℃/8 h時效的試樣中對應的組織是邊界整齊的亞晶結構。經(jīng)500℃/15 min保溫,前者是帶有混亂晶內(nèi)位錯的亞晶組織,后者是無混亂晶內(nèi)位錯,且具有可動性晶界的亞晶組織。晶界角度測試結果表明,保溫后亞晶的平均晶界角度隨析出相間距而增大。研究表明,析出相通過對位錯的釘扎而影響回復過程,最終影響再結晶核心的形成。
1993(6).
摘要:在鈦的應用發(fā)展中最大的障礙是在成品中可用材料的百分率低。這主要由于在鈦產(chǎn)品中繁多的工序以及特有的機加工操作,導致了很高的損耗。對于鈦應用很廣的航空領域尤其這樣。在飛機引擎部件中,原料鈦與成品中鈦的比率通常是7:1。在軍用飛機機架中,成品鈦的利用率是
1993(6):1-12.
摘要:綜述了陶瓷和金屬釬焊時界面的形成,界面反應和界面殘余熱應力等某些界面理論。介紹了陶瓷釬焊的主要工藝方法,釬料及接頭性能評價方法。
1993(6):13-20.
摘要:
1993(6):21-26.
摘要:從熱力學的角度分析了NdDyFeB磁體加熱各階段中微觀組織的轉變過程,研究了這個過程中所發(fā)生的質點重排、固溶沉淀、固相骨架形成、形態(tài)多邊化等動力學現(xiàn)象。結果表明,顯微結構的變化,將引起密度的變化,進而導致磁性能的變化。富Nd液相的存在,晶粒表面氣體吸附膜的排除,晶粒間存在的化學位差均有利于磁體向致密化方向發(fā)展。晶粒粗化,形態(tài)多邊化和孔洞排出是獲得最終致密度的關鍵。
1993(6):27-31.
摘要:采用模擬試樣研究了Ti/TiAl、Nb/TiAl和NbTi/TiAl 3種復合材料的界面特性。結果表明,爆炸試樣的界面反應層厚度遠小于熱等靜壓試樣的界面反應層厚度。在同一條件下熱等靜壓成型的這3種復合材料,其界面差異明顯:Ti/TiAl和NbTi/TiAl試樣的界面反應層較厚,界面結合強度較高;Nb/TiAl試樣的界面反應層較薄,界面結合強度較低。
1993(6):37-42.
摘要:對MTG區(qū)熔生長法,慢冷法,粉末熔融生長法這3種方法制備的熔融織構YBCO塊樣品進行了交流磁化率和磁阻的測量。根據(jù)實驗結果計算了樣品的釘扎勢,并且發(fā)現(xiàn)3種方法制備的樣品在150 mT外磁場下均顯示出基本消除弱連接的特性;粉末融熔生長法所制樣品中有較純凈123相和較好織構,質量最好。
1993(6):43-48.
摘要:研究了Ti-Co(Ni)-Al系合金的低溫高速超塑性行為,表明該合金系在很寬的應變速率范圍內(nèi)((?)=10~(-1)~10~(-3)S~(-1))和較低的變形溫度下(700—750℃)具有良好的超塑性。Ti-Co-Al合金最高延伸率大于2000%,m值為0.58—0.70。認為超細的α晶粒和均勻彌散的第二相粒子Ti_2Co(Ti_2Ni)等是有利于合金超塑性變形的顯微組織因素。用TEM和SEM對超塑拉伸過程中合金顯微組織的變化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晶界滑動和晶粒轉動是Ti-Co(Ni)-Al系合金超塑變形的主導
1993(6):49-52.
摘要:研究了羥基磷灰石(HA)和中性玻璃(G)的混合涂料在TC4多孔鈦基體上的界面復合強度。探討了中性玻璃含量、基體表面狀態(tài)以及燒結工藝對這種涂層復合種植體的復合強度的影響。指出:復合的實質是中性玻璃與基體的潤濕結合,最合適的玻璃含量為50 wt%,提高復合強度的關鍵,在于基體表面的TiN蒸鍍處理,當TiN厚度為2~3 μm時,復合強度可達7.2 MPa。最佳燒結工藝為:900~950℃/30 min。
1993(6):53-57.
摘要:以鉬粉生產(chǎn)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在鉬粉成形、燒結及鉬坯后加工工藝不變的前提下,認為鉬粉中Fe、Ni等雜質元素是鉬圓片表面產(chǎn)生腐蝕亮點的原因。
1993(6):58-62.
摘要:研究了在高溫條件下(1200℃保溫5 h),904~#陶瓷-玻璃涂層對TA7、TC4、TC11合金的保護作用。通過俄歇質譜分析、X光相分析以及金相和顯微硬度分析,比較了涂層樣和空白樣(未涂層)的表層在氧含量、氧化污染層厚度、顯微組織和顯微硬度等方面的差異,從而證實904~#陶瓷-玻璃涂層具有顯著的保護能力。
1993(6):63-66.
摘要:介紹了金品純度的測定方法,推導出了比較實用的純度計算、雜質估算和溫度影響等幾個表達式。
1993(6):71-74.
摘要:成功地研制了一種新型NiTi形狀記憶合金螺釘并已臨床應用了150例,經(jīng)3年多考核,未發(fā)現(xiàn)骨不連及股骨頭缺血壞死現(xiàn)象。
總訪問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yún)^(qū)未央路96號 郵政編碼:710016 聯(lián)系電話: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權所有: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ICP:陜ICP備05006818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