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5(3):1-5.
摘要:多孔β鈦合金具有低的彈性模量、優(yōu)良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耐蝕性,在醫(yī)療領域中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分析了合金元素、熱處理工藝及多孔結構對多孔β鈦合金性能的影響,介紹了多孔β鈦合金的制備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法、凝膠注模成形法、激光快速成形技術,評述了各種方法的研究現狀,并對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比較,指出:目前多孔β鈦合金的制備方法仍存在局限性,還需深入研究工藝參數與孔結構的關系,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多孔β鈦合金的制備技術。
2018, 35(3):6-10.
摘要:隨著鈦冶金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金屬鈦及其副產品的應用越來越廣,Ti Cl4作為鈦產品的上游原料,產量也越來越大,生產過程中伴生的氯化廢料數量也隨之增大。為此,結合沸騰氯化生產Ti Cl4工藝,對影響沸騰氯化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制定各種氯化廢料的綜合處理方案,以期簡化氯化廢料處置工藝,避免污染物經二次或多次循環(huán)后重新進入環(huán)境,最大限度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實現節(jié)能減排,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
2018, 35(3):11-15.
摘要: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技術,研究經二步等溫鍛造得到的Ti-44Al-4Nb-1.5Cr-0.5Mo-0.1B-0.1Y(原子分數)合金單向高溫壓縮變形行為,揭示該合金變形過程中的組織演變及其變形機理。研究結果表明,該合金中的α2相在等溫鍛造及隨后的單向高溫壓縮過程中大部分轉變?yōu)锽2相和γ相;高溫變形過程中γ相主要細化機理為動態(tài)再結晶,而B2相則為動態(tài)回復;孿生及其交互作用是重要的變形機理,孿晶界促進了非連續(xù)動態(tài)再結晶,從而有助于細化晶粒。
2018, 35(3):16-21.
摘要:塑性變形在提高原位自生非連續(xù)增強鈦基復合材料(DRTMCs)強度的同時可改善塑性,但高的屈強比使其變形工藝非常敏感,壓縮了適合變形的工藝區(qū)間,加大了變形加工難度。為此,提出了鈦基復合材料(TMCs)等溫擠壓方法并成功制備出強塑性匹配較好的顆粒增強TMCs,研究了擠壓變形量對其微觀組織演化及綜合性能變化規(guī)律的影響。結果表明,擠壓過程中增強體TiB晶須和TiC顆粒斷裂并實現二次分布,使TMCs中增強體分布得到合理有效控制,當擠壓比從7增大到10時,TiB晶須長徑比明顯減小,但隨后趨于穩(wěn)定。隨著變形量增加,α相內發(fā)生連續(xù)動態(tài)再結晶,形成與片層厚度相當的沿著原始片層呈竹節(jié)排布的細小等軸晶粒。從力學性能測試結果可知,在溫度較低的兩相區(qū)(985℃)進行等溫熱擠壓變形,DRTMCs強度可達1 111 MPa,延伸率為15.7%,實現了較好的強塑性匹配。
2018, 35(3):22-25.
摘要:研究了B2單相區(qū)等溫鍛造Ti-22Al-25Nb(原子分數)合金經不同固溶加時效熱處理工藝處理后,其顯微組織的演變和力學性能的變化。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固溶溫度的升高,Ti-22Al-25Nb合金組織中一次板條狀O相變短變粗,體積分數減小,有球化的趨勢,在隨后的時效過程中會析出更多的次生針狀板條O相;拉伸強度也隨固溶溫度升高而增加,塑性略微提高,斷裂主要以沿B2晶粒的解理面解理斷裂或準解理斷裂為主,呈現許多近似層狀的解理小刻面,其微觀形貌為微孔狀的韌窩。
2018, 35(3):26-29.
摘要:經真空自耗凝殼爐澆注得到Ti48Al2Cr2Nb1B合金試棒,通過顯微組織觀察和力學性能測試,研究了淬火及時效工藝對Ti48Al2Cr2Nb1B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淬火+時效處理可以提高鑄態(tài)Ti48Al2Cr2Nb1B合金的抗拉強度,但對其塑性的影響作用有限。經1 380℃×30 min/QC+1 240℃×6 h/AC處理后,Ti48Al2Cr2Nb1B合金可以獲得均勻細小的雙態(tài)組織,室溫抗拉強度最高。
2018, 35(3):30-33.
摘要:研究了TC17鈦合金分別在800℃和840℃兩相區(qū)加熱過程中片狀組織的粗化行為。結果表明,隨著加熱時間的延長,片狀組織逐漸粗化,粗化速率逐漸降低。片狀α相的粗化過程是一個元素擴散過程,元素從勢能較高的片狀組織末端或缺陷位置向勢能較低的平滑位置遷移,導致片狀α相粗化。經計算,800℃下粗化指數為0.37,840℃下粗化指數為0.42,根據LSW粗化理論,TC17鈦合金片狀組織的粗化行為由體擴散和界面反應共同控制。此外,基于Gibbs-Thompson理論,建立了TC17鈦合金片狀組織的粗化速率預測模型。
2018, 35(3):34-38.
摘要:利用RTEC摩擦磨損試驗機開展Ti6Al7Nb合金的摩擦學試驗,重點探討滑液溫度對其耐磨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滑液溫度與Ti6Al7Nb合金的耐磨性能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隨著滑液溫度上升,Ti6Al7Nb合金的質量磨損量及平均摩擦系數均逐漸增大,滑液溫度在46℃時蛋白質沉淀的析出會影響合金的磨損機理,導致質量磨損量較37℃時增加了一倍;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分析發(fā)現,滑液溫度為10、20、37℃時,磨損邊緣區(qū)域受摩擦熱作用影響,磨損機理主要為接觸疲勞磨損、磨粒磨損及粘著磨損,磨損中心區(qū)未發(fā)現明顯的粘著磨損特征,滑液溫度為46、60℃時,邊緣處磨損機理以接觸疲勞磨損、磨粒磨損及粘著磨損為主,中心區(qū)磨粒磨損特征不明顯,以粘著磨損為主。
2018, 35(3):39-44.
摘要:研究了磨削、一次噴丸、二次噴丸3種表面加工方法對TC4鈦合金表面完整性及高周疲勞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采用白光干涉儀、X射線殘余應力測試儀對經不同方法加工的試樣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殘余應力分布等表面完整性參數進行了表征。采用旋轉彎曲疲勞試驗機分別測試了不同方法加工的光滑試樣(應力集中系數Kt=1)和缺口試樣(Kt=2)的旋轉彎曲疲勞S-N曲線。結果表明,相比磨削,一次噴丸和二次噴丸處理后TC4鈦合金光滑試樣和缺口試樣的疲勞極限均顯著提高,TC4鈦合金的疲勞缺口敏感性下降。另外,二次噴丸的疲勞極限增益效果優(yōu)于一次噴丸的,原因是二次噴丸在TC4鈦合金表面形成了更優(yōu)的殘余壓應力場分布和更低的表面粗糙度。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訪問者
通信地址:陜西省西安市未央路96號
電話/傳真:02986224484 E-mail:xxstip@c-nin.com; tipbjb@aliyun.com
版權所有:鈦工業(yè)進展 ® 2025 版權所有